二、中医病因病机

二、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抑郁障碍的病因主要是情志内伤。由于情志不遂,郁怒、思虑、悲哀、忧愁、惊恐七情伤及五脏,致脏腑功能失衡,出现肝气郁滞、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肾精亏虚等,由于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则机体出现各种各样不适病证。抑郁障碍发病可急可缓,如因情志过极而致气结,则起病急;若因忧思恐惧日久伤及脏腑,则起病缓慢。病位在脑,涉及五脏,以心、肝、脾、肾为主。疾病初期以气机失调为主,常兼血瘀、火盛、痰结、食滞、湿蕴等,实证居多。病久由气及血,气血阴阳耗伤,由实转虚,虚证为多。疾病初期,脏腑功能损伤较轻,及时去除病因,调节情志,则预后良好。如情志因素持久不能去除,脏腑功能严重受损,病情迁延难愈,则预后较差。

(一)忧思郁怒,肝气郁结

肝主疏泄,喜条达,若厌恶憎恨、愤郁恼怒等不良情绪不能消除,或是长期处于心烦郁怒的情况下,则会损及肝脏,使得肝失疏泄,肝气郁结,导致气机不畅,气郁而病。气滞不畅,血行不利,又会形成血郁而病。肝气郁结,日久不疏,则会郁而化火,肝火上炎,发为火郁。长期嗜烟酒、辛辣之物,或失治误治,导致体内火热过剩,肝经郁热,也可发为火郁。气滞血瘀,津液运行受到影响,停聚于脏腑、经络,聚而生痰,则成痰郁。郁火内生,耗伤阴血,导致肝肾阴虚。

(二)忧愁思虑,脾失健运

忧愁思虑,情绪紧张波动,或是长期思索,或是由于肝失疏泄,肝气横逆克犯脾土,均可伤及脾脏,导致脾失健运,运化功能失司。脾不能运化水谷,则食积不消,形成食郁。脾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内停,则会形成湿郁,若水湿与肝火相搏,可化为湿热,湿热内蕴而病。脾失运化,水谷不化,气血生化无源,心脾两虚,髓海失养,则出现情绪低落、精神不振、郁郁寡欢等症状。

(三)情志过极,心失所养

由于喜乐无度,忧愁悲哀,精神紧张,遭遇不幸,失望无奈,情绪不稳等精神因素,伤及心神,心失所养,功能失调,可产生多种病证。若心气不足,出现心悸、气短、自汗等。若心血不足,则面色不华、心悸等。耗伤心阴导致心阴亏虚,心火亢盛,则心烦、口舌生疮、面色潮红、盗汗、脉细数等。心失所养,心神失守,可使精神错乱,哭笑无度,喜怒无常。

(四)惊恐忧虑,肾精亏虚

肾主骨生髓,上充于脑,脑为髓之海。由于长期紧张担忧,忧虑不除,或经历惊吓恐惧,损及肾脏,可导致肾精受损。另外久病及肾,亦可使肾精亏虚。肾精亏虚,髓海失养,出现情志异常,表现出情绪低落、兴趣索然、疏懒退缩、意志减退等抑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