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三 分离性精神障碍

案例三 分离性精神障碍

姓名:张×× 性别:女 年龄:50岁

主因:“间断言行紊乱1个月,加重伴怀疑被害1周”收住院。

【现病史】

患者于1个月前理财失败导致资产大量损失后,突然出现言语行为紊乱,表现忽然眼神发直,对家属说自己“不能吃饭,不能出房间门”,说自己“鬼上身了”,看见家属就破口大骂,随地吐口水,家属劝说无效,持续约数小时后自行好转。次天与家人开车时,突然不让家属说话且不许沾水,抢夺方向盘,要求家属闯红灯,回家后经家人安抚,上述症状消失。2周前患者自述耳边能听见有人说话,常呼唤自己出去。1周前患者开始整晚不睡觉,翻捡家中的衣物,怀疑自己的丈夫有外遇;认为丈夫对自己不好,要给自己“下毒药”,不敢吃家属做的饭,家人遂带患者就诊于我院,门诊诊断“分离障碍”,予“奥氮平10 mg/d口服,奥沙西泮15 mg/晚口服”治疗,疗效欠佳。为系统诊治,门诊以“分离障碍”收治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饮食差,近3 d很少进食、水,夜眠差,二便正常。无晕厥、抽搐,无恶心、呕吐。

【既往史】

患高血压、糖尿病8年,血压最高时22~13.3 k Pa(165/100 mm Hg),血糖情况不详,不规律服用降压药和降糖药,平时未监测血压、血糖。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史,否认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无吸烟史,无饮酒史,无冶游史,近期患者未到过疫区,无疑似传染性疾病患者接触史。

【体格检查】

T:36.5℃,R:19次/min,P:92次/min,BP:21~12.9 k Pa(158/97 mm Hg)。巩膜无黄染,口唇无发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92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精神科检查】

意识清,定向力正确,仪表尚整齐,表情急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接触被动,问话交流尚可,对部分疾病经历不能回忆,当前存在片段的言语性幻听,多为自己认识的人呼唤自己外出;存在被害妄想,认为家人对自己不好,要毒害自己,存在嫉妒妄想,认为丈夫出轨、背叛自己;无自知力,情绪不稳定,焦虑,烦躁,谈到丈夫时,尤显烦躁不安,担心,紧张;病程中多次出现行为紊乱,持续时间不等,多自行缓解。

【辅助检查】

1.颅脑CT:考虑左侧侧脑室前角旁脱髓鞘改变。

2.脑电地形图:正常脑电地形图。

3.HAMD:14分,HAMA:21分,BPRS:总分62分。

4.甲状腺B超及甲状腺功能检查未见异常。

5.空腹血糖:空腹血糖11.81 mmol/L。离子测定:钾3.30 mmol/L,血脂测定、心肌酶谱正常。

6.心电图、眼动测定示正常。

【诊断】

1.癔症性精神病。

2.高血压。

3.糖尿病。

【治疗经过】

1.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评估。

2.入院后予阿立哌唑片5 mg/d治疗精神病性症状,经观察病情,监测血药浓度,逐渐调整阿立哌唑剂量至10 mg/d,用药3周后复测阿立哌唑血药浓度为78.6 ng/m L,用药初期予阿普唑仑0.4 mg/次,2次/d抗焦虑并改善睡眠,1周后焦虑症状及睡眠改善,但仍有入睡困难,改予右佐匹克隆3 mg/晚调整睡眠。

3.中医以患者表现烦躁、哭闹,害怕恐惧,夜寐不安,不思饮食,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细。考虑“脏躁症”,病机分析:痰气郁结;治疗:健脾化痰,疏肝理气,以电针治疗配合暗示治疗每周5次,中频脉冲治疗每周5次,耳针(王不留行籽贴压)治疗每周2次,穴位贴敷治疗(神门2穴,安眠2穴)每天1次,观察病情变化调整治疗。

4.邀请内科会诊,经血压、血糖监测,明确高血压、糖尿病诊断。与家属沟通患者血糖及血压情况,嘱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予坎地沙坦酯片8 mg,1次/d口服降压治疗;阿卡波糖胶囊50 mg,3次/d(与餐同服)降糖治疗。

5.根据患者疾病特点,开展支持性心理治疗、家庭治疗,暗示治疗、沙盘治疗,共同制定治疗计划,帮助患者开展情绪管理,鼓励引导患者参加集体活动,与患者共同制定锻炼、康复计划。

6.指导家属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指导家属开展心理支持。

【出院情况】

共住院治疗23 d,出院时评估患者精神病性症状消失,情绪稳定,睡眠良好,食欲良好,对疾病和情绪状态能够正确认知,社会功能恢复,与病友交往良好并积极分享治疗心得。出院后每周门诊心理治疗7次;此后每月门诊随诊,至今已4个月余,复查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指标正常。现已正常工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