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医病因病理
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存在数种假说,包括遗传、中枢神经递质代谢障碍、神经元凋亡、自由基、朊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等。
AD与正常衰老的神经病理变化目前尚难进行精确的区分,其神经病理学的改变在正常老人的脑组织中均可见到,只是病变的量和范围不同。AD的主要神经病理学变化,形态学变化可见弥漫性脑萎缩,脑沟变宽变深,并以颞叶、顶叶和额叶最明显。皮质的萎缩、选择性神经元丢失是AD脑的重要病理特征。细胞丢失的主要脑区包括皮质内嗅区、海马、皮质联合区、杏仁核、Meynert核等。突触是神经元信息传递的最终通道,AD受损脑区有弥漫性的突触减少,突触受损程度与认知功能缺陷相关。
1.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
神经细胞外的老年斑(SP)和细胞内的神经元纤维缠结(NFT)是AD病理学诊断的两个主要依据。大脑皮质、海马、某些皮质下神经核如杏仁核、前脑基底神经核和丘脑有大量的SP,特别是神经炎性SP。老年斑的中心是β淀粉样蛋白(β amyloid protein,Aβ)。Aβ沉积对神经元有毒性作用。
神经元纤维缠结(NFT)是皮质和边缘系统神经元内的不溶性蛋白质沉积。构成缠结的蛋白质为双股螺旋丝(pared helicofilament,PHF)。双股螺旋丝的主要成分是高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大脑皮质和海马存在大量NFT。NFT也常见于杏仁核等其他核团。轻度AD病人,NFT可能仅限于内嗅皮质和海马。病理学家根据SP和NFT的数量可做出肯定的AD诊断,为AD诊断的金标准。
Tau蛋白(Tau)和淀粉样肽Amyloidβ42(Aβ42),分别是可从脑脊液中检出的神经纤维原缠结和老年斑的主要的可溶性的蛋白成分。AD患者脑脊液中Tau含量增加,而Aβ42含量减少。
2.神经递质
20世纪60年代,L-dopa补偿递质,促进神经传递功能对帕金森病治疗的发现,使后来的研究人员趋于关注AD脑中的神经递质浓度、受体数量以及神经递质合成酶,以求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
人们最早发现AD的胆碱能神经元系统有特异性的神经递质缺陷。皮质和海马的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 AT)减少,导致皮质和海马合成乙酰旧碱(Ach)减少。Ach和近记忆力密切相关,而近记忆障碍是AD的主要临床表现。
AD病人脑中去甲肾上腺素总量和再摄取量都有减少,去甲肾上腺素减少的程度与认知功能减退的程度无关,但与AD的情感症状有关。
AD病人皮质和脑脊液中5-羟色胺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降低。目前的研究认为,5-羟色胺的减少可能与AD患者的精神症状如抑郁、攻击行为等有关。
大部分AD病人的黑质纹状体系统无明显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脱失,和AD病人早期和中期很少出现锥体外系的症状相一致。
与AD相关的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主要是谷氨酸与γ-氨基丁酸,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AD大脑中谷氨酸代谢异常,导致神经元中毒性死亡。谷氨酸为兴奋性神经递质,是内嗅区-海马回纤维通路的主要递质,在神经系统生长和发育、学习和记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γ-氨基丁酸为抑制性神经递质,目前多数研究未见其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