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一、概述

中医“情志”概念与现代心理学中的“情绪”概念相类似,是以情绪为主体而又包含了情感、意识以及认知等活动的复杂心理现象。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情绪是大脑皮层和皮层下中枢神经过程协同作用的结果,目前比较有影响的情绪理论有以下几种:①James-Lange情绪理论:由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W.James于1884年和丹麦生理学家、心理学家C.Lange于1885年先后提出的一种情绪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情绪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机体的生理变化在情绪体验中是第一位的,个体的情绪是直接由生理变化引起的,可概括为刺激情境—机体生理变化—情绪体验。②Cannon Bard丘脑情绪理论:W.B.Cannon于1927年提出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解除丘脑抑制的综合功能,即激发情绪的刺激由丘脑进行加工,同时把信息输送到大脑及机体的其他部分,输送到大脑皮层的信息即产生情绪体验,输送到内脏和骨骼肌的信息即激活内脏、躯体的生理反应。身体变化和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的,而情绪知觉则是由大脑皮层和自主神经系统共同激发的结果。③Arnold的认知—评估学说:由美国心理学家M.B.Amnold于1970年提出,该学说认为感受器接受到刺激,通过丘脑的转换站传到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将新输入的信息与过去的体验相比较做出评价,从而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体验又经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影响血管和内脏组织,引起相应器官的生理反应,再次经丘脑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有关生理变化的感觉,使原来的情绪附加上这些感觉成分。④Papez-Maclean的边缘系统学说:该学说认为大脑边缘皮质、海马、丘脑和下丘脑等结构在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中具有重要作用。J.W.Papez认为在边缘系统结构中,从海马经穹窿乳头体,丘脑前核和扣带回,再回到海马的环路(Papez环路)对情绪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一环路中,下丘脑与情绪的表现有关,而扣带回和新皮质的联系与情绪体验更为密切。Maclean则认为海马和颞叶皮质在情绪的体验中更为重要。

此外尚有Pavlov的动力定型说,Lindsley的网状结构激活说,Schachter Singer的认知生理结合说,Tomkins Lzard的动机—分化学说和情绪的应激学说等理论。其中情绪的应激学说因其较好地综合了各家学说之长,兼容并蓄,能更好地阐释情绪的生理、病理机制,因而是目前被国内外医学界广泛认同的情绪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