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机辨识

一、病机辨识

胎元失养,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失护等造成肾虚,先天之精不足,不能补充脑髓,脑髓发育空虚或窍道不通,肾精气虚,神志失充,见生长发育迟缓、形体羸弱无力、精神萎靡、头晕目眩、健忘失眠、行动迟钝、表情淡漠、听力障碍、腰酸腿软、小便清长或尿频、遗尿等。

禀赋不足,素体阳虚,或久病、重病耗损,肾阳虚损,见脑髓先天发育迟缓、前囟迟闭、牙软不牢、智力障碍、表情淡漠、面色淡白、四肢不温、腰酸腿软、形寒尿频等。

素体虚衰,阴长不足,或产时所伤,或久病、热病耗损,或暴失于血,阴精受伤,肾阴亏虚,见发育迟缓、智力发育障碍、形体消瘦、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健忘少寝、腰膝酸软、心烦热或骨蒸劳热、颧红盗汗、咽干舌燥等。

脾常不足,失于健运,痰浊内生,迷蒙清窍,脑神失养,脑虚失聪,心失所养,见痴呆、口角流涎、言语不清或喃喃自语、表情淡漠等。

患儿因产伤、外伤等使血液外溢,瘀阻脑络,脑失所养,见痴呆不识人、言语謇涩、头痛、头晕、健忘、失眠、舌质暗或有瘀点、脉细涩等。

纯阳之体,肝常有余,心火易亢,肝木易旺,情志不遂,暴怒愤郁伤肝,肝气不舒,郁而化火,煎熬成痰,上蒙清窍;或过喜伤心,胃热上蒸,扰乱神明。心肝火旺见急躁易怒,任性固执,听而不闻,不易管教,情绪不宁,高声叫喊,跑跳无常,面赤口渴,狂躁谵语,夜不成寐,时有便秘溲黄,口干等。

脾常不足,后天失于补养,心主血,脾为生血之源,心脾两虚,血不养心,神不守舍,见缄默不语、发育迟缓、神疲乏力、少言懒语、多梦易醒、时有夜惊、食少纳呆、面色少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