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综合调护

九、综合调护

(1)首先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以便获得真实而全面的临床资料。

(2)要给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多鼓励支持患者保持与周围环境的必要接触,培养患者广泛的兴趣,以提高患者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3)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使患者逐渐认识自己的疾病所在,并阐明其严重性,以使患者积极配合检查及治疗。

(4)正确对待患者的各种病态表现,不讥笑讽刺患者,同情、关心患者的疾苦,加强心理护理。

(5)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要注意精神养护,劝其安神定志、静养心神,锻炼培养其正确对待周围事物的能力。

(6)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凡合理要求尽量满足,不合理要求应耐心解释、委婉拒绝。

(7)对于行为障碍(打人、骂人、自伤、毁物等)症状明显者要密切观察,采取防范措施,如派专人照看、收藏各种危险器具等,避免跳楼、触电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药物长期性的维持治疗是控制双相情感障碍病情,预防躁狂、抑郁发作的首选措施,但无法完全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并且长期服用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也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还需给予健康宣教、药物指导、护理及认知干预等措施进行辅助,来提高治疗效果。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心理干预,可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增强自信,促进康复,认知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康复锻炼可激发其对生活和工作的兴趣,从而对患者的康复产生显著效果。

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情志病范畴,由五志和七情失调引起。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忧和怒为主要的七情致病因素,其中躁狂与怒相关,抑郁与忧相关。情志过激可使气机紊乱,阴阳失调,清气不升,浊阴不降,上干清窍。七情太过会损伤肝气,肝郁气滞,气郁化火生痰,痰浊上扰,脑窍被蒙,神志失常,发为狂证;情志不舒,肝失条达,气失疏泄,肝郁抑脾,耗伤心气,营血渐耗,心失所养,神失所藏,发为抑郁。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调畅情志、疏肝解郁。

情志护理具有中医特色和本土特色,是医护协同,身心同调,全面促进健康的集中体现。顺情从欲法,可满足患者意志、心理、情绪的需要,提高其心理的满足感;移情易性法,可分散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使思想焦点从疾病转移到其他方面;以情胜情法,可以正性的情绪抑制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减轻不良心理的刺激,有利于心理的康复;安神静志法,强调精神内守,通过静卧或静坐的方式来舒缓抑郁、焦虑的情绪,达到机体的自我修复。以上中医情志护理措施的综合使用可帮助患者解除不良的情绪,从而使其心神尽早平定,精神及早顺畅,心情保持舒畅,起到减轻临床症状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