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医治疗
(一)治法与处方原则
以调整阴阳为根本,主要是调整脏腑功能失调,以达到“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的目的。偏虚,予补益;偏实,用清利;虚实夹杂,则攻补兼施。肝肾阴虚,肝阳偏旺,治以滋阴潜阳,宁神益智;心脾两虚,心神失养,治以益气健脾,宁心安神;湿热内蕴,痰火扰心,治宜清热利湿,化痰宁心为主;脾虚肝旺,肝脾不调,治以扶土抑木,养心宁神;肝郁化火,内扰心神,治应平肝泻火,清心安神;瘀血内阻,心神失养,又当化瘀通络,养心安神为治。
由于小儿脏腑娇嫩,易虚易实,不宜用大剂苦寒直折,应以祛邪而不伤正,补虚而不碍胃为宜。在辨明标本虚实的基础上,急治其标,缓治其本,标本兼顾。因本病多有神思涣散,治疗中要注重配入远志、石菖蒲、龟甲、龙骨等宁神益智之品。
(二)用药式
1.肝肾阴虚
出现多动多语、腰酸乏力、五心烦热、面颊潮红、舌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之肝肾阴虚,治当滋补肝肾;补肾,用熟地黄、山萸肉、桑葚、五味子、何首乌、玄参、女贞子、旱莲草;补肝,用枸杞、白芍、当归、龟甲、鳖甲、阿胶、龙眼肉。若出现任性冲动、心烦易怒之阴虚阳亢证,应平肝潜阳;平肝,用白芍、钩藤、地龙、羚羊角;潜阳,用龙骨、牡蛎、珍珠母、龙齿。学习困难、动作拙笨,当宁神益智;宁神,用茯神、龙骨、酸枣仁、柏子仁;益智,用益智仁、石菖蒲、远志、冬虫夏草、红景天。
2.心脾两虚
心脾两虚,心神失养,出现多动不已、面色无华、消瘦纳呆、神疲乏力、神思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心悸健忘、舌淡苔白、脉弱无力之心脾两虚,心神失养,治当健脾益气,养心安神;健脾,用人参、黄芪、白术、山药、大枣;养心,用酸枣仁、龙眼肉、淮小麦、茯神、当归、五味子;安神,用龙齿、龙骨、酸枣仁、远志、琥珀。
3.痰火扰心
积滞日久,蕴热生痰,痰火扰心,出现多动难静、冲动任性、难以自制、胸闷纳呆、便秘尿赤、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之湿热内蕴,痰火扰心,治当泻火,化痰,宁心;泻火,用黄连、黄芩、栀子、竹叶、莲子心;化痰,用川贝母、栝楼、鲜竹沥、天竺黄、青礞石、胆南星、牛黄;宁心,用石菖蒲、远志、珍珠粉、琥珀。
4.脾虚肝旺
脾虚肝旺,出现注意力涣散、多动不宁、面色无华、食欲不振、大便干稀不调、舌淡苔白、脉弦滑之脾虚肝旺,治当健脾疏肝;健脾,用人参、炒白术、苍术、山药、扁豆、甘草;疏肝,用醋柴胡、炒枳壳、炒白芍、醋香附、佛手、青皮、郁金、合欢花。脾虚生痰,出现心烦易怒、夜卧不宁、失眠多梦、任性冲动之痰浊内扰,当兼以化痰安神;化痰,用半夏、陈皮、茯苓、竹沥、天竺黄、炒僵蚕、川贝母;安神,用炒酸枣仁、淮小麦、茯神、龙骨、远志、石菖蒲、琥珀。
5.肝郁化火
肝郁化火,上扰心神,出现多动多语、冲动任性、性情执拗,伴头痛、头晕、面红目赤、大便秘结、小便色黄、舌质红或舌尖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之肝郁化火,治当清肝泻火;清肝,用柴胡、白芍、菊花、桑叶、钩藤、天麻、羚羊角;泻火,用龙胆草、栀子、黄连。见心烦易怒、夜卧不宁、多梦呓语之火扰心神,则应兼以清心安神;清心,用黄连、水牛角、竹叶、莲子心;安神,用珍珠母、龙齿、远志、琥珀。
6.瘀血内阻
因瘀阻脑窍,元神失藏,出现多动不安、反应迟钝、记忆力差、时有头痛、大便干硬如羊屎、舌红或见瘀点、舌苔少、脉涩之瘀血内阻,治当活血通窍,化痰醒脑;活血,用桃仁、红花、川芎、赤芍、丹参、五灵脂;通窍,用冰片、石菖蒲、苏合香、麝香;化痰,用炒僵蚕、川贝母、远志、石菖蒲、胆南星。心怯易惊、夜卧多梦,当配以养心安神;养心,用酸枣仁、远志、茯神;安神,用龙齿、珍珠母、琥珀。
(三)证治条辨
1.肝肾阴虚,肝阳偏旺
证见多动多语,烦躁易怒,冲动任性,难以自控,神思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动作笨拙不灵,记忆力差,学习困难,盗汗,腰酸乏力,五心烦热或面颊潮红,舌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或弦细而数。
治宜滋阴潜阳,宁神益智。知柏地黄丸合孔圣枕中丹加减,药用知母、黄柏、生地黄、山药、山萸肉、牡丹皮、茯神、远志、石菖蒲、龙骨、牡蛎、制龟甲。
急躁易怒,加钩藤、珍珠母、龙齿;口渴喜饮、难寐梦扰,加石斛、天花粉、麦冬、酸枣仁、百合;大便秘结,加火麻仁、栝楼、决明子。
2.心脾两虚,心神失养
证见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有头无尾,记忆力差,语言迟钝,多动但不暴躁,多语而少激昂,神疲乏力,面色无华,食纳欠佳,形体消瘦或虚胖,健忘,失眠,多梦,苔少或薄白,脉虚弱。
治宜益气健脾,养心宁神。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药用党参、黄芪、炒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肉、当归、远志、大枣、甘草、淮小麦、五味子。
动作笨拙不灵,加鹿角片、紫河车;理解力差、记忆不佳,加龙骨、龟甲、石菖蒲、益智仁;心神不安、自汗,加煅龙骨、煅牡蛎、桂枝、白芍;食欲不振,加木香、陈皮、焦山楂、炒麦芽、砂仁。
3.湿热内蕴,痰火扰心
证见多动多语,烦躁多怒,冲动任性,难以制约,神思涣散,注意力不集中,胸中烦热,纳少口苦,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清热泻火,化痰宁心。黄连温胆汤加减,药用黄连、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竹茹、胆南星、枳实、石菖蒲、郁金。
痰火壅盛,加栝楼皮、青礞石、牛黄(冲服);烦躁易怒、尿赤便燥,去陈皮、半夏、茯苓,加龙胆草、钩藤、竹叶、生大黄、珍珠母;喉间痰鸣较重,加天竺黄(冲服)、栝楼、胆南星、白僵蚕;胸中烦热,加栀子、淡豆豉、莲子心。
4.脾虚肝旺,痰浊内扰
证见注意力涣散,做事有头无尾,多动不宁,急躁易怒,记忆力差,面色无华,食欲不振,大便干稀不调,舌淡,苔白,脉弦弱。
治宜扶土抑木,化痰宁心。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药用人参、炒白术、茯神、陈皮、法半夏、柴胡、炒枳壳、炒白芍、炒酸枣仁、当归、石菖蒲、大枣、甘草。
急躁易怒,加钩藤、珍珠母;失眠多梦,加龙骨、牡蛎、夜交藤、合欢花、远志;纳差便潇泻,加炒扁豆、山药、砂仁、炒麦芽、焦山楂。
5.肝郁化火,内扰心神
证见多动多语,冲动任性,性情执拗,急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难以静坐,伴头痛、头晕,面红目赤,大便秘结,小便色黄,舌质红或舌尖边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治宜平肝泻火,清心安神。龙胆泻肝汤合导赤散加减,药用龙胆草、栀子、黄芩、生地黄、竹叶、柴胡、当归、通草、黄连。
冲动任性,加石决明、珍珠母;多动多语、注意力不集中,加石菖蒲、远志;喉间有痰,加胆南星、天竺黄(冲服);大便秘结,加生大黄、槟榔;夜卧不宁,加百合、知母、酸枣仁、生龙齿、琥珀(冲服)。
6.瘀血内阻,心肝失养
证见神思涣散,多动不能自控,反应迟钝,记忆力差,时有头痛,大便干硬如羊屎,舌红或见瘀点,苔少,脉涩,指纹沉滞。
治宜化瘀通窍,养心安神。通窍活血汤加减,药用桃仁、红花、川芎、赤芍、老葱、石菖蒲、丹参、黄芪、当归、甘草、土鳖虫、水蛭、麝香(研、化、服)。
大便秘结,加火麻仁、酒大黄;头痛,加天麻、五灵脂、细辛、白芷;多动不宁,加远志、郁金、珍珠母;反应迟钝,加鹿角胶、益智仁。
7.心阴不足,心火亢盛
证见多动不宁,五心烦热,心烦易怒,任性冲动,神思涣散,两颧发红,夜卧多梦,舌尖红绛,脉弦而数。
治宜滋阴降火,清心除烦。天王补心丹加减,药用生地黄、天冬、麦冬、玄参、丹参、酸枣仁、五味子、炙远志、黄连、炒栀子、莲子心。
冲动骂人、打人,加胆南星、青礞石;大便干结,加生大黄、玄明粉;夜卧多梦,加生龙齿、石菖蒲、夜交藤。
8.心血亏虚,心神不宁
证见多动不安,神思涣散,面白少华,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头晕健忘,舌淡苔少,脉弱无力。
治宜补养心血,安神宁志。酸枣仁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药用酸枣仁、茯神、川芎、知母、浮小麦、大枣、当归、炙甘草、生龙骨、炙远志。
学习困难,加益智仁、五味子;失眠多梦,加柏子仁、夜交藤;心悸气短,加炙黄芪、人参。
9.肝火上炎,扰动心神
证见多动不宁,头晕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口苦胁痛,失眠多梦,易冲动,情绪不稳,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宜清肝泻火,宁心除烦。泻青丸加减,药用当归、龙胆草、川芎、栀子、大黄、防风、钩藤、天麻、珍珠母。
目赤,加桑叶、菊花;口苦,加柴胡、黄芩;失眠,加生龙骨、合欢花、炙远志、酸枣仁;冲动易怒,加栀子、白芍、胆南星。
10.胆郁痰扰,心神不宁
证见多动不宁,冲动任性,心烦易怒,多语骂人,夜卧不宁,惊悸不寐,神思涣散,便秘溲赤,舌尖边红,苔多黄腻,脉弦滑。
治宜清胆化痰,宁心安神。温胆汤加减,药用半夏、竹茹、枳实、橘皮、茯苓、甘草、黄芩、胆南星。
失眠,加炒栀子、淡豆豉;惊悸,加生龙齿、珍珠母、炙远志;便秘,加全栝楼、生大黄;尿赤,加益元散、竹叶;多语骂人,加青礞石、人工牛黄(冲服)。
(四)中成药
1.静灵口服液
每次1支,日服2次。用于肾阴不足,肝阳偏旺。
2.多动宁胶囊
每次2粒,日服2次。用于阴虚阳亢。
3.天王补心丹
每次1丸,日服2次。用于阴虚火旺,烦躁不宁。
4.柏子养心丸
每次1丸,日服2次。用于心神失养。
(五)针灸疗法
1.耳针
取穴脑干、肾、肝、心。每日1次,留针20 min,10日为1个疗程。
2.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
主穴取脑干、枕、神门。肝肾阴虚配肝、肾耳穴;心脾不足配心、脾耳穴。方法是将王不留行籽用胶布贴于一侧耳穴,按压刺激,每日不少于3次,每次0.5~1 min,连续5 d换另一侧耳穴,左右耳交替,20 d为1个疗程,休息1周,重复治疗1~6个月。
3.体针
(1)主穴取内关、太冲、大椎、曲池。注意力不集中配百会、四神聪、大陵;活动过多配人中、安眠、心俞;情绪烦躁配神庭、膻中、照海。用泻法、不加灸,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次针刺后即用梅花针叩刺背部夹脊穴、膀胱经、督脉,以叩刺至皮肤潮红为度。心俞、肾俞、大椎等穴重点叩刺。
(2)主穴取百会、大椎、曲池、阳陵泉、太冲、太溪。配合谷、内关、后溪、足三里、昆仑。主穴每次均用,配穴可根据病证选1~2穴。均用捻转刮针手法,间歇行针30 min,10 min行针1次,日针1次,7~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3 d。
(六)推拿疗法(三字经推拿)
揉阳池,揉二马,平肝,清天河水,捣小天心。揉阳池,清脑开窍,改善大脑功能;揉二马,健脑益智,滋阴潜阳;平肝以平肝息风;清天河水,清心火安神志;捣小天心,安神镇惊。出现神疲乏力、食少消瘦、失眠多梦、舌淡苔薄、脉虚弱为心脾两虚,在上方基础上加清补脾;出现躁动不安难以自控、烦躁多怒、口苦多痰、口渴喜饮、便干尿黄、舌红苔黄腻为痰火扰心,在上方基础上加退六腑、顺运八卦、去天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