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医病因病理

一、西医病因病理

1.遗传因素

研究显示,通常而言,若某儿童是ADHD,他的兄弟姐妹是ADHD的概率约为32%。ADHD成人的孩子有57%的概率也是ADHD。很多双胞胎和家系研究验证了ADHD高度遗传性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发现,同卵双生子患病一致性明显高于异卵双生子。还有研究表明,ADHD的亲属患病风险没有性别差异和民族差异。

2.神经生理因素

通过使用神经成像技术,很多研究都发现ADHD个体大脑的以下5个区域出现了异常:前额叶、额叶、基底神经节(尤其是尾状核和苍白球)、小脑和胼胝体。也就是说,ADHD儿童和成人大脑的上述区域要小于ADHD个体,异常发生在大脑右侧,尤其是右侧基底神经节。另外,PET扫描显示ADHD个体额叶和基底神经节的新陈代谢活动相对较弱。

3.家庭因素

多动症儿童的母亲有个性偏离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主要为神经症性个性偏离。家庭和环境的不良因素主要表现有:

(1)原生家庭中有亲人缺失的儿童群体中,较易出现多动。

(2)父母的娇惯导致了孩子的品行问题。

(3)家长对儿童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要求过于严格,甚至采取暴力的方式进行管教。

(4)家庭关系中不和谐。父母关系紧张,双方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和教养方式不一致,或者缺少对儿童的教育管理,使得ADHD儿童的症状加重。

4.学校因素

与正常儿童相比,ADHD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显著低下,学校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可能会增加ADHD儿童的焦虑情绪。ADHD儿童经常出现破坏班级、学校规则的行为,这些儿童受到批评和惩罚的概率很高,这可能导致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低下。另外,对于很多缺乏ADHD专业知识的教师,由于他们不理解ADHD儿童行为表现的真正原因,误以为他们故意捣乱,是“坏孩子”,往往对他们产生偏见甚至厌弃,也会增加ADHD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甚至儿童所处的教室环境也会有影响。再者,在儿童入学之后,在学校环境下的时间相对较多,可见学校因素是ADHD儿童病症发展和转归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