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医病因病机
2025年08月10日
二、中医病因病机
本病常发生于精神不稳、多愁善感、情志过极之人,多由精神刺激而诱发。七情是人们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而七情的过极变化,又必然会引起神志的撼动而累及脏腑功能活动。初起气机郁滞,多为实证,若病情发展,伤及脏腑气血阴阳,或气血不足,或阴阳两虚。在病程中,常因脾虚生痰或气滞痰生,痰郁化,热而致痰热内郁,日久产生血瘀,痰瘀交阻,病机便转化为本虚标实。其病因病理总以情志所伤,脏气郁结,气机紊乱,阴阳失调,心失所主为其关键。其病位在脑、心、脾、肝、胆。
1.情志不遂
忧思伤脾,或肝郁乘脾,脾虚生痰化热;或五志化火,炼津成痰,痰火互结,扰及神明;或肝郁化火,肝阴不足,魂失所守而成脏躁。
2.饮食不节
生冷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气机不畅,故见胸中窒闷;痰阻中焦,升降失常,故见呕恶纳差,日久可郁而化热;如恣食膏粱厚味,辛辣之品,嗜酒过度,酿生痰热,痰热扰胆,失于中正,则狂躁妄言。
3.阴血不足
心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各种原因导致阴血耗损,心神失养,神不得藏而浮越躁扰,故见急躁烦乱、惊恐悲伤、呵欠频作、失眠多梦。
4.禀赋不足
素体阴阳欠和,偏盛偏衰,或年老体弱,一遇精神刺激,则阴阳严重失调而出现胸闷如窒,心烦意乱,胡言乱语,悲伤欲哭,甚则晕厥。
5.劳欲过度
劳倦过度伤脾,纵欲过度伤肾,脾虚生痰酿热,扰及心神;或久病伤肾,肾亏阴阳不足,阴虚生内热,扰及心神;阳虚不足,心失温养,心悸不宁,心神失藏,情志混乱而成脏躁诸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