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辅助检查
(一)脑电图
AD早期脑电图的改变主要是波幅降低和α节律减慢。随病情进展,可逐渐出现较广泛的中波幅不规则θ活动,额、顶叶明显。晚期可出现弥漫性慢波,典型情况是在普遍θ波的背景上重叠着δ波。AD的脑电图变化缺乏特异性,脑电图检查主要用于AD的鉴别诊断。
(二)影像学
CT对AD的诊断意义有限,但对于AD的鉴别诊断很有帮助。AD脑CT检查可表现出皮质性脑萎缩和脑室扩大,伴脑沟裂增宽。MRI检查可有同样的脑萎缩结果。但脑萎缩并不意味着可以诊断为AD,正常脑老化及许多疾病均可有脑萎缩,相反,AD病人脑CT无脑萎缩征象者并非罕见。
CT或MRI测量脑实质、脑室及脑腔容积的技术是监测AD进展的重要方法,但在我国距临床普及尚有时日。AD患者脑损害最早局限于内嗅皮质,然后扩展到海马和新皮质,大体标本可见内嗅皮质、杏仁核、海马和海马旁回的体积选择性缩小,脑室下角代偿性扩大,大脑皮质不同程度的萎缩。相关区域的体积改变成为影像诊断关注的重点。颞叶特别是海马结构的选择性萎缩是AD的重要病理变化,MRI比CT能更早地探测到此变化。几项用MRI测量海马结构体积的研究表明,早期AD患者、患有与年龄相关的记忆障碍者的海马体积的萎缩程度显著比年龄匹配的对照老人重,提示海马结构萎缩是AD的早期敏感指标之一。AD病人的脑灰质比例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但绝大多数的研究认为AD与正常老人两者之间存在重叠。
目前,功能性影像学检查方法是诊断AD的最有效、发展最快的方法,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PET)以及功能性MRI(f MRI)等,较传统CT和MRI发现AD的早期细微病理改变有一定的潜在优势。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能反映脑代谢功能及某些生理变化,特别是脑血流。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可对脑的能量代谢进行三维测量。虽然正常衰老在某些脑区有糖代谢降低,但几乎所有的痴呆病人都有糖代谢的明显改变。AD的顶—颞叶联络皮质和后额叶的代谢紊乱最为明显,基底节、丘脑、脑干和小脑不受影响,此为AD的特征性表现。受损脑区与非受损区糖代谢比率的测定能区分AD和正常对照人群,并且能鉴别85%的其他原因引起的认知功能损害。SPECT使用的是放射性示踪剂,较便宜,检查方法简便易行。由于SPECT的分辨力较低,还不能完全肯定颞顶叶血流降低必然反映这些结构的病理改变,并且SPECT检查发现的AD患者脑血流灌注异常,也可见于血管性痴呆、颞顶叶痴呆等,其鉴别诊断价值还需进一步研究。
多数PET研究是用18F-脱氧葡萄糖来测量葡萄糖代谢,绝大多数研究显示,AD患者的全脑代谢和血流降低,在颞顶叶的联络皮质中最为明显;与年龄匹配的对照组比较,代谢降低的程度为30%~70%;虽然少数研究报道这种降低为单侧性的,但通常是双侧性的。PET的分辨力较高,从理论上说对于发现痴呆的早期代谢改变有利。PET反映的代谢缺陷类型更准确,但目前使用PET来诊断早期AD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且费用昂贵。
f MRI技术可检测患者接受刺激(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后的脑灌注变化,用于皮质活动的功能定位。f MRI成像能提供比PET更好的空间分辨力,在观察皮质功能活动的同时定位于具体部位,并具有无创性和可重复性的特点。f MRI可与认知功能检查同时进行,能清楚辨认被特殊任务和刺激所激活的脑区。由于f MRI没有放射性,可以在同一患者重复运用,有关AD的f MRI研究不少,但功能性MRI的费用更高,而且需要相当高的技术条件,检查程序复杂,许多检查对象往往难以完成检查,目前主要用于研究领域。
影像学检查中,CT和SPECT相对简便易行,价格低廉,病人容易接受,利于普及。近年来,此两项检查被广泛用于AD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疾病进展的评价。
(三)脑脊液
AD病人的脑脊液(CSF)常规检查一般没有异常,但如果要与慢性或亚急性的脑部炎性疾病鉴别的话,CSF检查自然是有必要的。诊断AD理想的生物学指标应具有80%以上的敏感性和80%以上的特异性以确保有效检出AD,并能和其他型痴呆相鉴别。Tau蛋白(Tau)和淀粉样肽Amyloidβ42(Aβ42),分别是可从脑脊液中检出的神经纤维原缠结和老年斑的主要的可溶性的蛋白成分。AD患者脑脊液中Tau含量增加,而Aβ42含量减少。近年有关脑脊液中磷酸化Tau蛋白(P-tau)测定的报道受到关注,似乎更有前景,敏感性和特异性平均分别达到81%和91%,且有报道不同的P-tau可以区分不同类型的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