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色与物体色
2025年10月24日
二、光源色与物体色
“光源”一词从广义上讲,是指能发出一定波长范围电磁波的物体;从狭义理解,指的是可见光波段范围内分布的光能辐射体。光源主要有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大类。自然光源是自然界发光的物体,包括火焰、日光、月光等等,这些光源通常具有不稳定性;人造光源的种类繁多,从爱迪生发明电灯开始,各种人造光源进入人类生活。不同光源发出的光波强弱、长短、性质等不同,形成了各种颜色的色光,这些色光也叫光源色。
色温是标度光源颜色的物理量之一。英国物理学家凯尔文在实验中将一块黑色的铁加热至800K度时,发现黑色铁开始出现暗红色光;继续加热至5600K度时,黑色铁块上出现白色光;一直加热至25000K度时,黑色铁上出现了蓝色光。凯尔文于1860年制定了色温的标准单位K是色温的计量单位,今天用他的名字作为色温的标准单位,通常称K度为凯尔文度。某一光源发射的光颜色与黑体温度升高到某一温度时辐射光的颜色相同,黑色此时的温度就称为该光源的色温,以绝对温度K表示[3]。光谱成分中的短波光所占据比例多,长波光占的比例少,色温就高;光谱成分中的长波光所占的比例较多,短波光所占的比例少,色温就低。
物体色由投射光和它自身的表面两个因素决定。物体表面的物理特性各不相同,即对于不同波长的光波的反射情况均不同。特定的物体表面,总是对光谱中某些波长的光波吸收得多一些,对另一些光的反射得多一些,这种有选择性地吸收与反射某些特定波长的情况称为选择性吸收[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