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小腔大——唢呐

(四)曲小腔大——唢呐

唢呐,又称喇叭,金元时期由波斯传入我国。据现有史料记载,唢呐在明代正德年间已经普遍被使用。曹禺在剧本《北京人》的第三幕中写道:“外面忽然传来一阵非常热闹的吹吹打打的锣鼓唢呐声,掩住了风声。”是的,唢呐的音乐审美功能和实用价值并存。沈从文先生在《萧萧》中说:“乡下人吹唢呐接媳妇,到了十二月是成天有的事情。”乡村城市中的红白喜事,唢呐都能派上用场。今天的东北地区,唢呐依然是秧歌的主要伴奏乐曲。

其实,唢呐在传入中土后,还曾经有一个军事的用途。明代武将戚继光曾在《纪效新书·武备志》中说:“凡掌号笛,即是吹唢呐。”明·王圻在《三才图会》中写道:“锁奈,其制如喇叭,七孔,首尾以铜为之,管则用木。”“当军中之乐也,今民间多用之。”明代弘治间,朝鲜修篆的《乐学轨范》中写道:“唢呐制与喇叭……不知起于何代,当是军中之乐也,今民间多用之。”至明代后期,唢呐开始在戏曲音乐中出现,用以伴奏唱腔、吹奏过场曲牌。清代称唢呐为“苏尔奈”,隶属于宫廷《回部乐》。

明朝王磐《朝天子·咏喇叭》用唢呐来讽刺当时社会官员黑暗的时政:“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来往官船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得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

推荐聆听曲目:

☆唢呐音色高亢洪亮,适合表现欢庆、热烈的情感,还可以模仿鸟叫和人声演奏。唢呐演奏曲目有《沸腾的黄土地》《百鸟朝凤》《一枝花》《.社庆》《二人转牌子曲》《招财进宝》《夺丰收》《凤阳歌绞八板》《卖杂货》《青天歌》《喜开镰》《评戏》《淘金令》《家乡情》《送新娘》《伊犁赛乃姆》等。此外,《好汉歌》《今天是个好日子》《十送红军》《猪八戒背媳妇》等由歌曲改编而成的唢呐曲也深受大众喜爱。

☆专辑《唢呐新风情》,是2005年由广州音像发行的唢呐专辑。由唢呐搭配流行电子音乐而制作的。共有11首乐曲,分别是《潮州大锣鼓》《百鸟朝凤》《抬花轿》《招财进宝》《婚礼曲》《入洞房》《喜庆》《小拜年》《样样好》《财神到》《新年喜洋洋》。

唢呐曲的音色特点鲜明,是埙、笛、箫等吹奏乐器所不能替代的。《猪八戒背媳妇》这段影视插曲用唢呐演奏出来,表现出猪八戒娶亲时喜气洋洋、滑稽而欢快的一幕。每次听到这段音乐,憨态可掬的八戒形象一下子浮现在眼前。试想,如果这首乐曲用别的民族乐器演奏,会是什么效果呢?用古筝弹奏这段曲子,虽然运用上滑音、下滑音、回滑音等技巧,但滑稽味儿全都消失了。相对来说,二胡演奏的《猪八戒背媳妇》比较有欢快滑稽的特色。用唢呐演奏的《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能把梁山好汉的粗犷和豪气表现的淋漓尽致。唢呐曲《百鸟朝凤》细腻模仿各种鸟的鸣叫声,欢快而热烈。

具有传统风格的唢呐音乐,经常和锣鼓一起演奏,在唢呐专辑《唢呐新风情》中,加入电子音乐后,冲淡了一些“土香土色”的味道,多了一些现代元素,更贴近当代城市居民的审美趣味。在拍摄剧情片的时候,如果有合适的场景,恰当使用唢呐音乐,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