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心理因素划分

(五)按照心理因素划分

按照心理因素可以划分成客观色调和主观色调。《电影艺术词典》这样解释主观色调:“主观色调是一个具有多种含义的概念,第一,指艺术家本人的色彩素质、趣味、色彩和谐感在作品中的独特表现。第二,创作者为了影片中突出情绪含义与理性象征意义,使作品的色彩效果脱离色彩形成的客观可能性,或将客观色调朝某一方向夸张变形,通过隐喻、象征等手法,获得异乎寻常的色彩效果。第三,指人物在特定情境下色彩视觉的畸变,即剧中人在特殊心理状态喜爱,在梦境或幻想世界中所看到了异常色彩。”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小说中故事发生在江南,笔者的叙事是优雅而从容的,隐隐带有《红楼梦》《家》《春》《秋》的风格。按照小说中的描述,故事色彩是湿润的青色、江南民居的粉墙碧瓦、带有淡淡忧伤的灰白色等等。而在拍摄电影时,故事的发生地点变成晋商府邸,表现的色彩也随之改变,主要出现土黄色、蓝色、白色三种色彩基调。三种色彩共同塑造出乔家大院的压抑气氛、封建的罪恶、灵魂的邪恶。三种色彩基调表现出导演的主观思维。

主观色调在电影叙事、造型、和画面中的运用,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有着较多的寓意。有时是导演根据影片主题,以独特的、抽象的、与众不同的、超越现实与思想的方式,运用他所钟情的一切色彩;有时是将客观色调朝某一方向进行极度夸张;有时集中采用夸张、变形等手法来处理画面色彩。主观色彩的运用所形成的画面主观色调效果,带有强烈的个人意志和主观意念。在画面效果与客观现实相比较上,有很大的不合理性。正是这种主观色彩超越了自然物质的原有形式,上升为一种有个性的倾向、有意味的造型效果。也正是这种不合理性,与影片叙事紧密结合在一起,唤起人们的某种情绪和情感,进而表达创作作者的深刻思想,建立强烈的个人风格[33]

在拍摄摄影作品或影视作品时,有时候需要考虑配色的问题。首先要确定自己需要的画面主体颜色,进而选择主体颜色的搭配色和背景色,利用光源来调整明度,使其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