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意不重形

一、重意不重形

明代徐渭曾有写意葡萄,自题画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元代画家王冕有《墨梅》图,诗曰:“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墨色的梅花古今罕有,用墨色画梅花,表现的是“清气满乾坤”。徐渭笔下的墨葡萄和王冕的墨梅,既不具有西方油画的写实性,也没有齐白石笔下昆虫的栩栩如生。学过中国画的朋友都知道,写意画法,从绘画技巧而言,难度不大,而难以临摹的是画中之风骨,即艺术家之风骨。

明代唐志契曰:“山水原是风流潇洒之事,与写草书行书相同,不是拘挛用工之物。如画山水者与画工人物工花鸟一样,描勒界画妆色,那得有益豪趣味?是以虎头之满壁沧州,北苑之若有若无,河阳之山蔚云起,南宫之点墨成烟云,子久、元稹之树枯山瘦。迥出人表,皆毫不著象,真足千古。若使写画尽如郭忠恕、赵松雪、赵千里,亦何乐而为之?昔人谓画人物是传神,画花鸟是写生,画山水是留影。然则影可工致描画乎?夫工山水始于画院俗子,故作细画,思以悦人之目而为之,及一幅工画虽成,而自己之兴已索然矣。是以有山林逸趣者,多取写意山水,不取工致山水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