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画统一、平行与对立
影视音乐为剧情和画面做铺垫,渲染剧中情绪,增加感情色彩。在选择音乐的时候,通常要先考虑音乐与画面的统一、平行或是对立。
影视音画统一,是根据画面中表现内容的情绪和情调来选择音乐,音乐和画面运行的节奏相同、情感相同、艺术风格相同。作曲家王立平在《谈谈〈潜海姑娘〉的音乐创作》一文中写道:“在构思一个旋律的同时,也找到它的风格、情绪、色彩相适应的和声、配器以及副旋律等,这样才能使音乐本身的各种表现手段浑然一体而具有强大的表现力。而完整的艺术构思对于电影这一综合艺术来说更是绝对必要的。我认为一部纪录影片综合处理如何,当然要看它的画面、音乐、解说和效果安排得怎样,层次是否分明、清晰;结构衔接是否妥当、自然;是否有表现力等。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不容忽视的很重要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各种表现手段之间是否有机地相互联系着。除了画面与音乐、画面与解说等关系之外,音乐与解说、效果与音乐之间的风格是否统一,色彩是否协调等则不是经常能够受到广泛重视和注意的。而这一点对影片的艺术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这就要求编辑、摄影、音乐和录音之间能够建立一种有时甚至于更需要相互意会的‘默契’。”[7]
影视音画平行,是把音乐和画面比喻成两条平行线,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很密切,又不是很疏远,音乐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住剧情和画面。有的纪录片或专题片中,用音乐把细碎的情节串联在一起,起到统一画面的风格的作用。
影视音画对立,是指画面与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内容、氛围是相反的。这种错位的音画能够刻画出深层的人物心理,或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表述。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红高粱》,新娘坐在轿子中,抬轿子的男人们配合着唢呐的喜庆声音“颠起”轿子,而从画面中新娘的脸部特写可以看出,她没有一丝的喜悦之情,脸上带着哀怨和愁苦。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纳粹为了挑选健康的劳动力,将所有犹太人赶到操场,脱光衣服体检。一大群犹太人精赤着身子,惊慌、恐惧、屈辱的表情让人心惊肉跳,而这时操场上响起轻松的艺术歌曲。这难道不是一种讽刺吗?在该片中,多次用到了音画对立,来表现德国纳粹的极端残暴。法国电影导演让·雷诺阿曾经说:“就电影配乐而言,我更相信音画对立。如果对话说的是‘我爱你’,那依我看,音乐似乎就应处理成‘我讨厌’。围绕这个字句的一切应由相反元素组成,这样才更有效果。”音乐和画面的对立可以表现在“快速与缓慢”“喜悦与悲伤”“悠扬与激荡”“田园与都市”“忧郁与欢快”“稳定与慌张”“强大与弱小”……汉斯·艾斯勒认为:“音画对立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机会来评论影片情节、人物性格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看到情节背后的某一特殊姿势以全面的重要性,又通过一个个人的命运来展示全民族的命运。”
拍摄一部作品,音乐与画面的统一、平行或是对立,需要根据剧情内容来设计和选择。一般情况下,专题片的音画是平行的。专题片的叙事性往往不如影视剧完整,音乐很难达到与画面统一。注意音乐与画面描述的情节在历史、文化、民族、地域等方面没有大的偏差即可。在剧情类节目中,多运用音画统一和音画对立两个蒙太奇技法。法国电影评论家在他的《电影语言》一书中写道:“在一门门强烈现实主义的,又拥有十分鲜明的表现手段……画面的艺术中,许多导演都如此经常地感到需要采用音乐去叙述剧情,这是不合理的事情。他们就这样把音乐的作用贬低为一字一句照搬的解说,翻来覆去地旧调重弹。莫里斯·约培说:‘这样的处理方法证明人们对音乐的本性的彻底的无知。音乐是按一种在时间中经过组织的节奏连续展现的。如果强使音乐刻板地追随许多既不连续又不服从一种特定节奏、而只是听从各种生理或心理反应的事件或动作,那就毁了音乐,将它贬低为一种无机的原始元素……音响。’因此,很明显,音乐必须拒绝刻板地追随画面,它应当根据对它的作用的完整理解,去努力全面地阐明‘某些戏剧情景’的心理与真正涉及人类存在的内容。”
【注释】
[1]狄其安:《电影中的音乐》,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年,第149页。
[2]狄其安:《电影中的音乐》,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年,第57页。
[3]曾田力:《影视剧音乐艺术》,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55页。
[4]〔英〕安德鲁·古德温:《在娱乐工厂里舞蹈》,明尼阿波利斯: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92年,第70、62、72、73、75、78—84页.
[5]〔英〕安德鲁·古德温:《在娱乐工厂里舞蹈》,明尼阿波利斯: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92年,第29、202页。
[6]穆青等编:《穆青论新闻》,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年。
[7]王立平:谈谈《潜海姑娘》的音乐创作,《新闻纪录电影创作谈》,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年,第1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