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 艺术的融合

中篇 艺术的融合

国画《秋意》(张诗扬画)

何为艺术?从字源学角度考证,“艺”在中国古代文字中的写法是“兿”或者“埶”,甲骨文字像人持植物种植于土上之形。左上是“木”,表植物;右边是人用双手操作。又写成“埶”,从坴(lù),土块;从丮(jí),拿。后繁化为“艺”。“艺”从“艸”,乙声。《殷契类纂》中记载的甲骨文“艺”字尾象征着一个跪着的人,双手扶着一株植物状的物体。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埶,种也”;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解释:“艺尤树也,树种同义”。“艺”字本意为“种植”之意,可见自古以来,艺术和人类劳动是不可分开的。从“艺”字的甲骨文可以看出,人类培育植物名曰艺。在西方文明的起源地古希腊,柏拉图把具有“技术”含量的人类活动统称为艺术,英文“Art”,源自于拉丁文,又出自希腊文,含有“技术”“技巧”的涵义。

一直以来,艺术学、美学、哲学等各领域专家学者对艺术的起源问题关注研究,通过对史前文化艺术遗迹的考古研究和对世界各地原始部落文化的考证,长期以来形成几种影响较大的代表性学说,主要有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表现说、劳动说等。迄今为止,关于艺术起源的问题尚无统一的看法。原始社会人类的生产劳动、巫术宗教、原始艺术之间是很难被区分开来的,艺术是具有多重性质的,具有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殊精神文化现象。“艺术不是一种孤立的文化现象。它是生活文化、社会文化的有机体的一部分。民众的艺术,不仅是人类的或国别的艺术史及艺术学、美学等重要的对象,同时也是人类的或国别的文化史、社会史,以及文化学和社会学等重要的资料。”[1]

绘画与音乐是艺术中的双子星座,当我们走近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会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时间与空间像纵横交错的两条线,把音乐和画面系在一起,一者描情,一者观物,两者碰撞后形成艺术家对于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文学作品往往会和音乐、绘画一同出现。中国画中的题画诗、以诗词为歌词的词调歌曲和艺术歌曲、艺术家受到文学作品启示而创作的音乐和绘画作品……音乐、绘画和文学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符号、创作技法和展示方式,但是在艺术家的眼中,三者之间早已融会贯通,形成具有个人艺术风格的作品。

拍摄优秀的影视作品,音乐、绘画和文学的功底缺一不可,拍摄人需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鉴赏美的心灵,才能将美传递给受众。

【注释】

[1]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2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