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雅飘逸——洞箫
很多朋友是通过影视剧认识洞箫的,电视剧《还珠格格》中,琼瑶笔下那位风流倜傥的箫剑总是随身佩戴箫和剑。“一箫一剑走江湖,千古情愁酒一壶,两脚踏翻尘世路,以天为盖地为庐”,塑造出一位翩翩美少年的古典偶像。小说中虚拟的“一箫一剑”,在清代末年文人佳句和史料记载中均有体现。
清末诗人龚自珍《漫感》诗中云:“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一萧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此外,龚自珍还在《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一词中自陈:“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曾是东华生小客,回首苍茫无际。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才见一抹斜阳,半堤香草,顿惹清愁起。罗袜音尘何处觅,渺渺予怀孤寄。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两般春梦,橹声荡入云水。”《己亥杂诗》云:“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集今朝。”
关于箫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出自“籁”。《庄子·齐物论》中记载:“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晋代郭象注曰:“籁,箫也。”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箫出自“籥”。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释龢言》:“龠字既象编管。”籥古字为籥龟。《集韵·平萧》中说:“箫,或作籥龟。参差象凤之翼也。”早在《尚书·益稷》中记载的“箫韶九成,凤凰来仪”指排箫。《说文解字》解释:“箫,参差管乐也。象凤之翼。”《五经通义》记载:“箫,编竹为之,长尺五寸。”这些记载都说明唐代以前“箫”多指“排箫”。《通典·乐器》引《世本》云:“箫,舜所造。其形参差象凤翼,十管,长二尺。”《广雅·释乐器》:“箫,大者二十四管,无底;小者十六管,有底。”宋代朱熹在《朱子语类·乐》中记载:“今之箫管,乃是古之笛,云箫方是古之箫,云箫者,排箫也。”
西晋乐工列和、中书监荀勖将笛子改为为6孔,前5孔后1孔,形制与洞箫非常相似。魏晋时期,竖吹的单管箫已有6孔,但仍称为“笛”。古代竖笛和横笛常被混淆,音乐家为了将其区分开来,常称排箫为“古箫”。魏晋南北朝时期,箫已用于独奏、合奏,并在伴奏相和歌的乐队中使用。
宋元以后才逐渐把排箫、洞箫、横笛三者较明确地区分开。清代洞箫的形制与今之样式基本相同。清代《律吕正义后编》记载:“明时乃直曰箫,不复有竖篴。今箫长一尺八寸弱,从上口吹,有后出孔;笛横吹,无后出孔。”
现在我们说的洞箫,是由一根竹管做成,长约80厘米,上端封口的竹节边缘开吹孔,管身开有指孔6个,前5孔,后1孔,无膜孔近尾端有出音孔2至4个,箫底端为开管。出音孔下面的两个圆孔为助音孔,起到美化音色和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用此孔栓系箫穗为装饰。专业演奏更多使用八孔箫,竹子之间有铜插口,可以转调,方便与乐队的合奏。
箫的音色恬静而柔美,适合表达悠扬、婉转、缠绵、清雅、哀怨、典雅的情绪。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箫的重视,几乎能和古琴相并肩。流传下来的咏箫的诗词、故事举不胜举。与其说箫是表达自身情感的乐器,不如说是借箫的声音来倾诉和排解心中的感悟。
西汉刘向《列仙传》中记载:“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秦穆公有女字,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吹箫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乘凤凰飞去。故秦人为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箫声而已。”
南北朝诗人江总诗云:“弄玉秦家女,萧史仙处童。来时兔满月,去后凤楼空。密笑开还敛,浮声咽更通。相期红粉色,飞向紫烟中。”
唐代李白有词《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宋代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轴轳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宋姜白石精通音律,擅长演奏洞箫。有诗《过垂红》:“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凌渡,回首烟波十四桥。”

谱例8-1 姜白石词曲《秋霄吟》节选[6]

图8-7 洞箫
建议聆听曲目:洞箫类的传统表演形式有独奏、琴箫合奏(或与琵琶、阮)和民间器乐合奏。在民间器乐合奏时,主要用于江南丝竹、广东粤曲、福建南音、河南板头曲、越剧等民间器乐合奏曲。此外,西洋乐器伴奏的箫曲也非常优美清丽。月下听箫,它那呜咽委婉的音色飘来,小桥、流水、长亭、荒草,感受到音乐之外的故事。
传统独奏曲:《妆台秋思》《潇湘八景》《柳摇金》《高山流水》《开金锁》《佛上店》《大金钱》《苦中乐》《上天梯》《孟姜女哭长城》《永寿庵》《山坡羊吧》《寄生草》《三宝歌》《满江红》等。
琴箫合奏曲:《梅花三弄》《关山月》《普安咒》《鸥鹭忘机》《平沙落雁》《长门怨》《渔樵问答》等。
☆民族器乐合奏曲:《雨打芭蕉》《平湖秋月》《锦上添花》《崖山哀》《出水莲》《十六板》《合欢令》《梅花操》《八骏马》《百鸟归巢》等。
☆西洋乐器与洞箫:
陈悦专辑1:《乱红·箫和钢琴》包括箫曲《梅花三弄》《绿野仙踪》《梦幻欧罗巴》《岫壑浮云》《妆台秋思》《苦雪烹茶》《帘动荷风》。(《乱红》和《爱尔兰晨风》为笛子曲)钢琴家马克和陈悦将一只竹箫和钢琴音色完美结合,在东方智慧和西方文明的不同元素中,带给听者不同于古代传统箫曲的全新感受,可以赋予无尽的想象和精神的震撼。
陈悦专辑2:《箫声》《良宵》《在银色的月光下》《掀起你的盖头》《牧歌》《送别》《梅》《二泉映月》《母亲》《长城谣》《梁祝》《思乡曲》。
☆通俗歌曲改编的洞箫曲:
陈悦专辑3:《无词歌》2011年由香港金马音乐国际有限公司制作,北京普罗之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版,中新音像出版社发行。收集箫曲《天空》《红豆》《如果云知道》《太委屈》《灰姑娘》《星语心愿》《白丝线》《风铃》《边界1999》。
陈悦专辑4:《情竹》有十首音乐《相约一九九八》《城里的月光》《雪中莲》《但愿人长久》《杵歌》《独角戏》《俩俩相望》《追风的女儿》《味道》《采桑小路》。
由通俗歌曲改编的洞箫曲,使传统变得更现代,更容易接受。旋律是熟悉的,去掉歌词的表达,更为音乐增添的无限畅想。这样的音乐作为影视背景音乐,适合于多种场景,可以表达抒情、闲逸或是淡淡的忧伤。除此之外,还可以聆听排箫演奏的音乐。由于排箫音乐相对小众化,故在此不加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