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弦泠泠——古琴
古琴是具有千年文化传承的乐器,在历代文人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列于“琴棋书画”之首位。是以,文人墨客笔下的关于古琴的轶事特别多,以古琴为题材的诗词歌赋更是层出不穷,延续至今。《琴当序》中记载:“伏羲之琴,一弦,长七尺二寸。”桓谭《新论》中记载:“神农之琴以纯丝为弦,刻桐木为琴。”
古琴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365天或周天365度。宽约六寸,厚约二寸。前广后狭,象征尊卑之别。古琴面呈弧形,底部扁平,分别象征天地。琴有头、颈、肩、腰、尾、足。相传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与五行(金、木、水、火、土)五音(宫、商、角、徵、羽)和五种社会等级(君、臣、民、事、物)相合。后因周文王囚于羑里,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文弦,武王伐纣加一根武弦,成为七弦琴,也称文武七弦琴。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曰“龙池”,曰“凤沼”。十三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征闰月。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雁足”,暗合天上七星。古琴有三种音色,泛音法天,散音法地,按音法人,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

图8-9 古琴图[7]

图8-10 蕉叶式古琴 著名斫琴师张玉新制[8]
琴之珍贵,在古代文人笔下多有记载。嵇康《琴赋》中详细记载了古琴从选料到制作,再到演奏的过程。
……众器之中,琴德最优。故缀叙所怀,以为之赋。惟椅梧之所生兮,托峻岳之崇冈。披重壤以诞载兮,参辰极而高骧。含天地之醇和兮,吸日月之休光。郁纷纭以独茂兮。飞英蕤于昊苍。夕纳景于吁虞渊兮,旦晞干于九阳。经千载以待价兮,寂神跱而永康。且其山川形势,则盘纡隐深,磪嵬岑嵓。亘岭巉岩,岞崿岖崟。丹崖崄巇,青壁万寻。若乃重巘增起,偃蹇云覆。邈隆崇以极壮,崛巍巍而特秀。蒸灵液以播云,据神渊而吐溜。尔乃颠波奔突,狂赴争流。触岩抵隈,郁怒彪休。汹涌腾薄,奋沫扬涛。瀄汩澎湃,蜿蟺相纠。放肆大川,济乎中州。安回徐迈,寂尔长浮。澹乎洋洋,萦抱山丘。详观其区土之所产毓,奥宇之所宝殖,珍怪琅玕,瑶瑾翕赩,丛集累积,奂衍于其侧。若乃春兰被其东,沙棠殖其西。涓子宅其阳,玉醴涌其前。玄云荫其上,翔鸾集其巅。清露润其肤,惠风流其间。竦肃肃以静谧,密微微其清闲。夫所以经营其左右者,固以自然神丽,而足思愿爱乐矣。
于是遁世之士,荣期绮季之畴,乃相与登飞梁,越幽壑,援琼枝,陟峻崿,以游乎其下。周旋永望,邈若凌飞,邪睨昆仑,俯阚海湄。指苍梧之迢递,临回江之威夷。悟时俗之多累,仰箕山之余辉。羡斯岳之弘敞,心慷慨以忘归。情舒放而远览,接轩辕之遗音。慕老童于騩隅,钦泰容之高吟。顾兹梧而兴虑,思假物以托心。乃斫孙枝,准量所任。至人摅思,制为雅琴。乃使离子督墨,匠石奋斤,夔襄荐法,般倕骋神。锼会裛厕,朗密调均。华绘雕琢,布藻垂文。错以犀象,籍以翠绿。弦以园客之丝,徽以钟山之玉。爰有龙凤之象,古人之形。伯牙挥手,钟期听声。华容灼爚,发采扬明,何其丽也!伶伦比律,田连操张。进御君子,新声憀亮,何其伟也。
及其初调,则角羽俱起,宫征相证,参发并趣,上下累应。踸踔磥硌,美声将兴,固以和昶而足耽矣。尔乃理正声,奏妙曲,扬白雪,发清角。纷淋浪以流离,奂淫衍而优渥。粲奕奕而高逝,驰岌岌以相属。沛腾遌而竞趣,翕韡晔而繁缛。状若崇山,又象流波。浩兮汤汤,郁兮峨峨。怫烦冤,纡余婆娑。陵纵播逸,霍濩纷葩。检容授节,应变合度。兢名擅业,安轨徐步。洋洋习习,声烈遐布。含显媚以送终,飘余响乎泰素。
——嵇康《琴赋》
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一度盛兴于民间,深得人们喜爱,用以抒情咏怀。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民间诗歌集《诗经》中得到印证。《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诗经·小雅·鼓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诗经·小雅·甫田》:“琴瑟击鼓,以御田祖”;《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椅桐梓漆,爰伐琴桑”;《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古琴最早的文字琴谱是唐初的《碣石调·幽兰》。盛唐时期,琴家曹柔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首创了古琴减字谱。后来几经改进,形成现在的减字谱,为古琴琴谱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减字谱,即是将中国文字简化缩写,将简化后的内容重新组合成一种复合文字,来记载左右手的指法、徽位、弦序一系列内容的琴谱。后来,减字琴谱在历代琴家的改良下越来越完善,但都未离开曹柔减字谱的基础。
存见最早的大型古琴谱,是明初的《神奇秘谱》。另外还有明清及以后的主要的琴谱:《梧岗琴谱》《西麓堂琴统》《琴书大全》《松弦馆琴谱》《大还阁琴谱》《松风阁琴谱》《澄鉴堂琴谱》《德音堂琴谱》《蓼怀堂琴谱》《五知斋琴谱》《春草堂琴谱》《龙吟馆琴谱》《自远堂琴谱》《张鞠田琴谱》《与古斋琴谱》《琴学丛书》《琴学入门》《蕉庵琴谱》《天闻阁琴谱》《枯木禅琴谱》《研易斋琴谱》《理琴轩琴谱》《天风琴谱》等。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道:“伯牙不遇子期,相如不得文君,尽日挥弦,总成虚鼓。……花前月下,美景良辰,值水阁之生凉,遇绣窗之无事,或夫唱而妻和,或女操而男听,或两声齐发,韵不参差。无论身当其境者俨若神仙,即化成一幅合操图,亦足令观者销魂……”。
下面这首选自《梅庵琴谱》的《凤求凰》,是一首可以弹唱的琴歌。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旁徨。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琴歌《凤求凰》

谱例8-2 古琴减字谱《凤求凰》

谱例8-3 古琴减字谱《凤求凰》[9]
相传司马相如为追求卓文君,弹琴唱《凤求凰》曰:“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广陵散》是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嵇康临刑前弹奏的一曲绝曲。《广陵散》乐谱全曲共有45个乐段,现存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谱中有关于“刺韩”“冲冠”“发怒”“报剑”标注。琴曲的内容据说是讲述战国时期聂政为父报仇,刺杀韩王的故事。其旋律慷慨而激愤,时而带有杀伐之意。一曲《广陵散》弹罢,一代名士嵇康从容就刑,时年仅39岁。《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中记载:“嵇中散(嵇康)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
唐代李白留下大量的诗、词和文学作品,其中不乏描写古琴的作品。《听蜀僧浚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月夜听卢子顺弹琴》:“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图8-11 清代古琴大春雷
张祜《听岳州徐员外弹琴》:“玉律潜符一古琴,哲人心见圣人心。尽日南风似遗意,九疑猿鸟满山吟。”白居易《听幽兰》:“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诗中,一者将琴比“圣人”“哲人”,一者将琴比“幽兰”,将古琴音乐升华之极高处。
琴声去浮躁,淡繁华,弹奏中和之音,俗世知音难觅。刘长卿《听弹琴》:“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刘长卿笔下的“古调”,即是古琴之淳朴纯真之音。
白居易《废琴》:“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玉徽光彩灭,朱弦尘土生。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放置已久的古琴已布满尘埃,泠泠之音不如笛子和古筝那样悦耳动人,“六弦君子”拥有的气节与傲骨,是甘于平淡,甘于平凡,而不苟合于繁华锦簇之音。
曹雪芹先生在小说《红楼梦》里,描写黛玉弹琴时吟唱的琴歌四章:“风萧萧兮秋气深,美人千里兮独沉吟。望故乡兮何处,倚栏杆兮涕沾襟。山迢迢兮水长,照轩窗兮明月光。耿耿不寐兮银河渺茫,罗衫怯怯兮风露凉。子之遭兮不自由,予之遇兮多烦忧。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思古人兮俾无尤。人生斯世兮如轻尘,天上人间兮感夙因。感夙因兮不可辍,素心如何天上月。”
建议聆听曲目:
☆古琴曲:《长相思》《秋风辞》《阳关三叠》《良宵引》《湘江怨》《关山月》《酒狂》《流水》《庄周梦蝶》《洞庭秋思》《普庵咒》《山中思友人》《平沙落雁》《忆故人》《醉渔唱晚》《欸乃》《沧海龙吟》《梅花三弄》《山居秋暝》《夜雨南窗》《广陵散》。
☆专辑《空山寂寂》2010年天津市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出版。该专辑有10首乐曲:古琴、箫、巴乌合奏曲《空山寂寂》,古琴、箫、大提琴合奏《崖下栖心》,古琴、箫、排箫合奏曲《岭头山色》,古琴、箫、排箫合奏曲《细雨松涛》,古琴、箫、排箫合奏曲《寒窗读夜》,古琴、箫、大提琴合奏《晚风夕霞》,古琴、箫、排箫合奏《梵声万里》,古琴、箫、琵琶合奏《箫中妙韵》,古琴、箫、巴乌合奏《无来无去》,古琴、箫、双簧管合奏《枯木寻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