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电视(MTV或MV)

第四节 音乐电视(MTV或MV)

MTV是英文Music Television的简写,中文称作音乐电视,是电视音乐中重要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电视音画艺术中,以音乐为主的艺术形式。古德温曾经指出:“MV就其本质形式而言,既不来自电影,也不来自电视,而是源于音乐本身这种形式。因此,对MV的研究应该从音乐着手而不是影视。MV的画面结构来自于音乐的结构,电影中的配乐都是为了渲染场景,而在MV中恰恰相反。MV的叙事结构都是来自音乐,以形成视听同步感。MV不像电影,它既不是叙述的,也不是纪实的,它打破了电影常规;MV也不像影视作品或者是大多数的小说一样,它是以领唱的形式作为一个“故事的讲述者”。它的叙述常常是断裂的,缺乏一个线性的现时性发展线索。但是观众却能以流行音乐特有的方式和在其文化中对其进行理解。[4]

音乐电视最早出现在美国,最初是为了吸引更多受众,专门为流行歌曲配画面的电视节目。1940年,沃特·迪士尼制作了一部名为《幻想曲》的动画片,这个动画片中,出现了一些动画形象如跳舞的小蘑菇、河马,等等,这些动画还配以著名的交响乐。[5]

20世纪50年代,美国青年人中开始流行摇滚乐,摇滚乐和古典音乐相反,是一种完全精神释放与情感宣泄的音乐形式。大量的摇滚乐青年受众为流行音像制品带来无限商机。大量的电视商业广告中出现摇滚乐,这无形中推进了电视音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1960年,一个名为斯科皮顿的前自动点唱机手给流行歌手演出配上了音乐动画。

1981年8月1日,美国华纳·阿迈克斯公司有限电视创办了音乐频道,全天24小时播出流行音乐以及相关信息。美国音乐电视的最初受众人群约两千万人次,后来人数剧增十多倍,达到两亿两千万多人次。第一首电视音乐作品是巴吉斯乐队演唱的《录像带杀死广播歌星》。

20世纪80年代,广东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推出我国第一批音乐电视节目,歌唱家蒋大为、胡松华等参与制作。这批作品是我国音乐电视制作的雏形,标志着中国大陆音乐电视节目样式的诞生。20世纪90年代,电视音乐正式传入我国。音乐电视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中出现,受到受众的一致好评。1993年中央电视台首创播放MTV的专栏节目《东西南北中》,举办了“首届93中国音乐电视大奖赛”。1995年又举办两次中国电视音乐大奖赛,推动了我国电视音乐发展的进程。《黄河源头》《新中国》《鸟语花香》《蝶儿飞》《长城长》《纤夫的爱》《我的大中国》等一大批优秀的音乐电视节目涌现出来。

音乐电视以通俗歌曲为主体,歌手演唱的视频剪辑为表现形式,以电视传媒为传播载体,通过音乐和画面建立视听双重艺术感受。音乐电视不是作为一种独立艺术音乐的形态出现,而是作为影视综合艺术的一个要素在和其他要素相结合中产生影响发挥作用。形成音画艺术相结合的崭新艺术模式。在音乐电视中,音乐、画面、文字(歌词)三种艺术互补共存,形成特有的艺术魅力。

音乐电视中,画面需要依附于音乐和歌词,通过音乐旋律和视觉画面,展开联想,产生深度审美愉悦。虽然是先有音乐,后配画面,但是不等于音乐电视“重音轻画”,相反,它对画面的要求更为严格。对画面的构图、线条、色彩、光线等提出高度艺术化的要求,对出镜演员的化妆、服饰、表演等细节也要做到尽善尽美。

在拍摄音乐电视,除了考验导演的艺术审美之外,“创意”也是非常必要的。音乐电视对空间和时间没有限制,对现实和幻想也没有规定,这给了导演天马行空的创意思维空间。合理利用各种艺术元素,结合音乐本体的意义,才能做出超越歌曲的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