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色环和24色环

(一)12色环和24色环

除了牛顿用三棱镜确定光的三原色,与其同时代的英国科学家布鲁斯选择了运用绘画颜料进行原色的实验。通过实验发现:红、黄、蓝三种色彩颜料互相混合后可以调配成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等很多颜色,而红、黄、蓝三色是其他颜色无法调配出来的。

由绘画三原色可以调配出12色相环和24色相环。今天我们常用的12色相环[2],是近代著名的色彩学家约翰斯·伊顿(1888—1967)在《色彩论》一书中提到的。该图绘制第一步,画出标准的等边三角形,红、黄、蓝分置三角形涂在相对的色环,黄色在顶角,蓝色左下角、红色右下角。第二步,在三角形外接圆中画出正六边形,涂上第二次色:橙色、绿色、紫色。第三步,在第一次色和第二次色之间涂第三次色,分别是黄橙色、红橙色、红紫色、蓝紫色、蓝绿色、黄绿色。

图3-1 12色环图

12色相环中的等边三角形分别显示出三原色红、黄、蓝,黄+蓝=绿、黄+红=橙、红+蓝=紫。黄+橙=黄橙、红+橙=红橙、红+紫=红紫、蓝+紫=蓝紫、蓝+绿+蓝绿、黄+绿=黄绿。约翰斯·伊顿的12色环以三原色做基础,由原色(primary colours)、二次色(secondary colours)和三次色(tertiary colours)组合而成。用同样的间隔,按照彩虹以及光谱的排列方式绘制出12色相环。该色彩理论对后世影响很大,今天绘画用的颜料三原色还是红黄蓝。

除了约翰斯·伊顿之外,德国色彩学家威廉·爱斯特瓦尔德(1853-1932),于1910年开始涉足色彩学的研究,在生理四原色基础上制作的衡量颜色的十六色相环,提出了奥斯特瓦尔德色彩系统。艾斯特瓦尔德认为,所有颜色都可以通过黑色、白色和纯色三种成分按照一定面积的比例混色而得。美国的艺术学家、色彩学家阿尔伯特·孟赛尔(1858—1918)于1898年创制孟塞尔颜色系统,运用明度、色相、色度来描述颜色。阿尔伯特·孟赛尔是第一个把色调、明度、色度分离成感知均匀和独立的尺度,并且在三维空间中表达颜色的关系。

图3-2 12色环构成图

24色相环是由德国色彩学家威廉·艾斯特瓦尔德颜色系统的黄、橙、红、紫、蓝、蓝绿、绿、黄绿8个主要色相,每个基本色相又分为3个部分,组成24个分割的色相环,从1号排列到24号。这种色相的环状顺序排列被称为“色相环”,24色相色环中相隔十二个数位或者相距180度的两个色相是带有强烈对比关系的两个色相。互补色结合的色组使人感觉不安定,相隔15度的两个色相柔和、色相统一,趋于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