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风情——葫芦丝与巴乌

(五)民族风情——葫芦丝与巴乌

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云南滇西傣族、布朗族、德昂族。葫芦丝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成,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巴乌是流行于中国云南地区的彝族、苗族、哈尼族常用之乐器。哈尼族称“各比”,彝族称“比鲁”或“乌勒”,侗族称“拜”。巴乌可以独奏、合奏,音色跟竹子的长短粗细有关系,有高音、中音和低音巴乌。

葫芦丝和巴乌音色悠扬婉转,具有云南地域特色。独奏曲目有《多情的巴乌》《桐乡之恋》《月夜》《竹楼情歌》《婚誓》《傣族情歌》《渔歌》《美丽的金孔雀》《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月光下的凤尾竹》等。

葫芦丝和巴乌还擅长演奏歌曲改编的器乐曲,如《军港之夜》《牧羊曲》《神话》《康定情歌》《蝴蝶泉边》《小河淌水》《涛声依旧》《绿岛小夜曲》《映山红》《山歌好比春江水》等。

在为剧情类电视节目选择音乐的时候,葫芦丝和巴乌乐曲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们那熟悉的音色过于民族化,适用性自然减弱。例如我们做一期新闻深度报道节目,深入到东北某乡村进行采访,节目的背景音乐如果选择葫芦丝或巴乌,即便演奏的乐曲本身不是云南民歌,也会给人以不伦不类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