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透视基本原理

二、透视基本原理

(一)平行透视

日常生活中的物体,不管它们的形状结构多么复杂,均可归纳为一个或数个正平行六面体。以立方体为例,只要存在着与画面平行的面,其他与画面垂直的平行线必然只有一个主向灭点:主点,在这种情形下的作图称为平行透视。因为平行透视只有一个灭点,所以又称“一点透视”[2]

在拍摄时,注意平行透视出现的三种不同画面。一是视中线与地面平行,视平线与视中线相重合,在画面高度的中间;二是仰视;三是俯视。在仰视或俯视时,视平线分别根据俯仰角度向下或向上移动[3]。平时透视表现的画面肃穆而庄重,具有良好的对称感和纵深感。

(二)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也叫“两点透视”,距离镜头最近的被摄物体呈现出立方体的一个角,这个立方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与画面形成两个角度,两角相加为90°。构成成角透视的画面具有强烈的动感和立体感,表现出生动活泼的主观情绪,对称和纵深感觉不如平行透视。

(三)倾斜透视

倾斜透视中有三个消失点,故而被称为“三点透视”。倾斜透视又分为平视、仰视和俯视三种类型。平视倾斜透视是因所拍摄物体本身的倾斜而形成的透视,也叫“斜面透视”;仰视和俯视倾斜透视是由于中视线对基面倾斜而导致方形物与画面倾斜的透视,方向物本身并不倾斜,由于视觉观察是的俯、仰,造成视线与地平面的倾斜度。

(四)阴影透视

阴影透视形成的前提是,必须有光的照射。光线照射下的物体表面形成阴面(背光面)和阳面(受光面),物体表面或周围出现的阴暗部分称为“影”,“影”与“阴面”称为“阴影”。阴面和阳面的分界线称为“阴线”,“阴影”的轮廓线叫作“影线”。

我们常见的光有“平行光”和“放射光”两种,分别是由阳光和灯光形成的光线。在拍摄摄影或摄像作品前,需要了解光源的种类,分析所拍物体受光的情况,静物的形状、大小、高低、放置角度等都需及时调整。

(五)反影透视

反影透视,指拍摄物体通过镜子、水平面等反射形成的影像。凡通过水面形成的反影称为之“倒影”;镜子中的影像属于“反影”。反影透视具有方向相反,距离和角度相同的视觉特点。

透视学常用术语:

☆视点E(Eye Point):也叫目点,是指视者眼睛的位置,摄像机或相机镜头光学中心位置。

☆停点S(Standing Point):也叫站点或立点,指视点在基面上的垂直落点。

☆视平面(Horizon Plane):视平线所在的水平面。

☆地平线、视平线HL(Horizon Line):过视心所做的水平线,或者说地面尽头与天空交界的水平线。平视时,视平线与地平线重叠,即视平线等于地平线;仰视、俯视时,视平线与地平线分离。

☆画面PP(Picture Plane):作画时假设树立在物体前的透明平面,平行于画者的颜面,垂直于视中线。

☆画幅P(Picture):60°视角的视圈线范围以内选取的一块作画面积。

☆主点CV(Center of Vision):也叫视心,指中视线与画面的垂直交点。

☆中视线CVR(Central Visual Ray):也称为中心视,是线视点到画面的垂直连线,视域圆锥的中轴线。

☆视垂线CL(Central Line):过视心所做的视平线的垂线,又叫中心线。

☆水平视心CV°:过视心位置的垂直线与地平线相交的点,称水平视心。水平视心在仰视或俯视时出现。有视点至水平视心的视线与中视线的夹角为仰视或俯视角。

☆视高H(Height):视点到停点的垂直距离。

☆视距VD(VisualDistance):视点到视心的垂直距离。

☆视线SL(Sight Line):视点到物体上各点的连线。

☆视角SA(Sight Angle):任意两条视线与视点构成的夹角,采用的视角不超过60°。

☆视域VT(Visual Threshold):视点看出去的60°空间范围,在此范围内的视域称为正常视域。

☆视向VD(Vlsion Direction):作画时所看的方向分为平视、仰视、俯视三种。

☆基面GP(Ground Plane):物体所在的平面,也是停点所在的面。

☆基线GL(Ground Line):画面与基面的交接线。

☆灭点V(Vanishing Point):不平行于画面的直线的投影点。又叫消失点、消点。

☆量点M(Heasuring Point):也叫测点,以灭点为圆心,以灭点到视点的距离为半径所做的圆与视平线的交点。

☆距点D(Distance Point):在视平线上,距视心和视距相等的点。

☆天点AH(Above Horizontal Point):在地平线以上的灭点。

☆地点BH(Below Horizontal Point):在地平线以下的灭点。

☆余点R(Rest Point):成角透视在视平线上,除距点和视心点以外的其他灭点都叫余点。

☆真高线:在透视图中能反映物体或空间真实高度的尺寸线。

☆原线:与画面平行的线。在透视中无消失。

☆变线:与画面不平行的线。在透视图中有消失。

【注释】

[1]刘广滨:《透视学》,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年,第8页。

[2]刘广滨:《透视学》,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年,第18页。

[3]宋鸿荣:《电影画面透视学》,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年,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