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诗词之采诗入乐

(二)音乐与诗词之采诗入乐

汉代乐府的设立为音乐与诗歌之间的关系带来转折,古代诗歌转变为古乐府,标志着“采诗入乐”时期的到来。汉乐府设立之始,“采诗入乐”和“以乐从诗”的情况并存。汉高祖刘邦所创作的《大风歌》、汉孝惠帝《安世乐》、晋代《陇上歌》依旧是以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为主,而汉乐府歌辞中西汉时期的十八首“铙歌”几乎都是有乐无词的民间音乐,歌词由后人填制,汉乐府诗以及后来的乐府诗创作都是为了和乐演唱。

设立于元鼎五年的汉代乐府,主要从事三部分工作。其一,“采歌谣,被声乐”,即搜集民间歌谣曲调以备宴乐群臣。其二,为君主制定乐曲曲谱,并为乐谱填词。其三,为训练音乐人才为组织宫廷演出服务。东汉虽不设乐府,统治阶级为了满足自己对音乐的需要,依旧大量采集民间歌舞、音乐入宫。汉代俗乐与诗词结合而成的歌曲曲式对后世音乐家、音乐作品和文学作品的影响是巨大的。总体看来,汉代至六朝时期诗歌与音乐之间的关系以“采诗入乐”为主。诗歌或乐府必须依据曲谱、通过协律方可入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