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交融
2025年10月24日
二、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交融
上古时代诗歌、音乐与舞蹈是结合为一体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诗、歌、舞三者之间逐渐分明,部分诗词以纯文学的独立形式出现,另一部分则作为配乐的歌词传唱。诗人与音乐家、诗歌与音乐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断发展变化,经历了“以乐从诗”“以诗入乐”“倚声填词”三个阶段。汤显祖曰:“自《三百篇》降而骚、赋,骚、赋不便入乐;降而古乐府,古乐府不入俗;降而以绝句为乐府,绝句少宛转;则又降而为词。”[9]王灼《碧鸡漫志》中详细记载了音乐与诗词关系的变化:“古人初不定声律,因所感发为歌,而声律从之,唐、虞禅代以来是也,馀波至西汉末始绝。西汉时,今之所为古乐府者渐兴,晋、魏为盛。隋氏取汉以来乐器、歌章、古调,倂入清乐,馀波至李唐始绝。唐中叶虽有古乐府,而播在声律,则尠矣。士大夫作者,不过以诗一体自名耳。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今则繁声淫奏,殆不可数。古歌变为古乐府,古乐府变为今曲子,其本一也。后世风俗益不及古,故相悬耳。而世之士大夫,亦多不知歌词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