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贵典雅——箜篌
箜篌是一种拨弦乐器。名称来自古代西域的译名。弦数因乐器大小而不同,最少的5根弦,最多的23根弦,据《李凭箜篌引》中曰:“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说明当时的箜篌是23根弦。中国古代有竖箜篌、卧箜篌和凤首箜篌三种。《通典》记载:“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而两手齐奏,俗谓‘擘箜篌’。”根据古代壁画和文献记载,竖箜篌的弦有23根、22根、16根、7根等数种。

图8-16 箜篌
《史记·封禅书》:“于是塞南越,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舞,益诏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空候琴瑟自此起。”根据现有史料记载,远在春秋战国时楚国出现卧箜篌。汉代卧箜篌被载入《清商乐》中,箜篌这种乐器,在诗词中亦经常用到,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即有:“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唐代杜佑《通典》载箜篌:“汉武帝使乐人侯调所作,以祠太一。或云侯晖所作。其声坎坎应节,谓之坎侯。……旧说一依琴制。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拨弹之,如琵琶也。”卧箜篌现在已经不多见,曾经在隋唐时期高丽乐中使用,今在朝鲜经过改造成为“玄琴”,传入日本称“百济琴”。
唐代张祜在《楚州韦中丞箜篌》一诗中写道:“千重钩锁撼金铃,万颗真珠泻玉瓶。恰值满堂人欲醉,甲光才触一时醒。”唐代卢仝《楼上女儿曲》曰:“林谁家女儿楼上头,指麾婢子挂帘钩。花撩乱心之愁,卷却罗袖弹箜篌。箜篌历乱五六弦,罗袖掩面啼向天。相思弦断情不断,落花纷纷心欲穿。心欲穿,凭栏干。相忆柳条绿,相思锦帐寒。直缘感君恩爱一回顾,使我双泪长珊珊。我有娇靥待君笑,我有娇娥待君扫。莺花烂熳君不来,及至君来花已老。心肠寸断谁得知,玉阶迷离生青草。”
国府乐手弹箜篌,赤黄绦索金鎝头。早晨有敕鸳鸯殿,夜静遂歌明月楼。起坐可怜能抱撮,大指调弦中指拨。腕头花落舞制裂,手下鸟惊飞拨剌。珊瑚席,一声一声鸣锡锡,罗绮屏,一弦一弦如撼铃。急弹好,迟亦好;宜远听,宜近听。左手低,右手举,易调移音天赐与。大弦似秋雁,联联度陇关;小弦似春燕,喃喃向人语。手头疾,腕头软,来来去去如风卷。声清泠泠鸣索索,垂珠碎玉空中落。美女争窥玳瑁帘,圣人卷上真珠箔。大弦长,小弦短,小弦紧快大弦缓。初调锵锵似鸳鸯水上弄新声,入深似太清仙鹤游秘馆。李供奉,仪容质,身才稍稍六尺一。在外不曾辄教人,内里声声不遣出。指剥葱,腕削玉,饶盐饶酱五味足。弄调人间不识名,弹尽天下崛奇曲。胡曲汉曲声皆好,弹著曲髓曲肝脑。往往从空入户来,瞥瞥随风落春草。草头只觉风吹入,风来草即随风立。草亦不知风到来,风亦不知声缓急。爇玉烛,点银灯;光照手,实可憎。只照箜篌弦上手,不照箜篌声里能。驰凤阙,拜鸾殿,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巧声一日一回变。实可重,不惜千金买一弄。银器胡瓶马上驮,瑞锦轻罗满车送。此州好手非一国,一国东西尽南北。除却天上化下来,若向人间实难得!
——唐 顾况《李供奉弹箜篌歌》
崔豹《古今注》:“《箜篌引》者,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於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其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以语丽玉。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丽玉以其曲传邻女丽容,名曰《箜篌引》。又有《箜篌谣》,不详所起,大略言结交当有终始,与此异也。”
建议聆听曲目:
☆我国作曲家为箜篌创作和改编了许多乐曲,其中独奏曲有:《高山流水》《湘妃竹》《渔舟唱晚》《月儿高》《阳关三叠》《思凡》《脸谱》《绝句》《洛神》《文心雕龙》《民歌组曲》等。
☆重奏曲有:箜篌、箫二重奏《清明上河图》,箜篌洞箫二重奏《妆台秋思》,箜篌竖琴二重奏《鱼美人》。
☆协奏曲有:箜篌与民族乐队《汨罗江幻想》,箜篌与合唱、民族乐队《箜篌引》,箜篌与民族乐队《古陵随想》,箜篌与乐队《孔雀东南飞》,箜篌与弦乐队《彝族舞曲》和箜篌与弦乐队《二泉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