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中的音乐意义,音乐中的绘画意象

(一)绘画中的音乐意义,音乐中的绘画意象

有的音乐作品取材自文学,有的音乐作品灵感来自于绘画。《朴次茅斯的一角》《死亡岛》《图画展览会》等作品都是直接受到绘画的影响。《图画展览会》是俄国作曲家穆捷斯特·彼得洛维奇·穆索尔斯基(1839—1881)的代表性器乐作品,是19世纪俄国最有独创性的乐曲之一,也是音乐家和画家之间的心灵碰撞。

穆捷斯特·彼得洛维奇·穆索尔斯基在参观俄罗斯画家哈特曼遗作展览时创作了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圣彼得堡的美术学校正在举行哈尔德曼的绘画遗作展览,穆索尔斯基面对挚友留下的绘画作品,情感一触而发。这是一部将视觉艺术改写为听觉艺术的作品,用音乐语言符号再现了画面构思和表现,音之画,画之音,《图画展览会》无疑是音画的巧妙互换与结合[5]。作曲家在这部作品中倾注了对好友的哀思,曲谱在短时间内一挥而就,成为世界音乐绘画史上最著名的音画作品,受到很多音乐家的关注,《图画展览会》中的五首作品被改编成弦乐作品。

《图画展览会》分别是:《侏儒》《古堡》《杜衣勒里宫的花园》《牛车》《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两个犹太人》《李莫日市场》《墓穴》《鸡脚上的小屋》《基辅大门》。每一段乐曲描绘一个特定的景物,而整个作品则用一个叫作“漫步”的主题贯串和统一起来。它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好像是穆索尔斯基自己,可能还有斯塔索夫,以及哈特曼的朋友们,在展览会的观众面前走来走去。这个主题在乐曲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成为整套乐曲的基础。这个主题不论在音调、节奏、和弦连接以及整个表达方式上,都可以看出它同俄罗斯民间歌曲之间保持有直接的密切联系。音乐通过很多手段来表现的视觉形象。

此外,音画交响乐《荒山之夜》《大海》《中亚细亚草原》,视觉形象有关的标题交响乐《田园交响乐》《动物狂欢节》,都是力求用音乐表现绘画。

图6-1 《图画展览会》中的绘画作品

贝多芬在《田园交响乐》中模拟自然的声音,通过对气氛的渲染来突出某种视觉形象;格里格的作品《朝景》,表现旭日东升的视觉风景;李斯特作曲的《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之三《钟》,稳定而感性的节奏感描绘出座钟的样子;斯美塔娜的音乐作品《富尔塔瓦河》是通过运动的状态来象征视觉形象;海顿作品《时钟》,一直运用时钟运行的速度,给人以时间悄悄流逝的感觉;肖邦的降B大调协奏曲《雨滴》是运用音符来表现出“雨打房檐”的运动画面;拉威尔音乐作品的声音色彩的使用方法上,继承了德彪西的手法,他的代表作有《水之嬉戏》、由五首小曲组成的《镜子》、由三首小曲组成的《加斯帕尔之夜》和组曲《库普兰的坟墓》等钢琴曲,通过音乐音响的色彩来象征或暗示某种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