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乐器及其表达效果

第一节 中国传统乐器及其表达效果

中国民族乐器种类繁多,《诗经》中记载的乐器有鼓、钟、钲、磬、缶、铃、箫、管、埙、笙、琴、瑟等29种。周代按照乐器的材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称作“八音”。

金,主要指打击乐器“钟”。在青铜器盛行的商周时期,钟是一件礼乐的乐器,不仅能够演奏浑厚悦耳的音乐,还代表着贵族之“礼器”,承担着祭祀、宴飨等仪典活动。《隋书·音乐志》记载:“编钟,各应律吕,大小以次,编而悬之。”1978年,我国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乙墓编钟震惊了世界。大约公元前433年的贵族曾侯乙所用编钟共64件,分为三层,悬挂于总长度11.83米的铜木钟架上。其中最大的编钟重203.6公斤,最小的重2.4公斤,总重量达到2500公斤以上。

石,是用石器制作的乐器,以打击乐为主。《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说:“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谿谷之音以歌,乃以麋辂置缶而鼓之,乃拊石击石,以像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兽。”《国语·周语》中这样形容石质乐器:“金石以动之,丝竹以行之。”龙山文化遗址曾经出土石磬,用石块打磨而成,有穿绳孔,是可以悬挂的打击乐器。曾侯乙墓出土的石质编磬制作精美,共有32块,悬挂于木架上,用来击奏旋律,发出清脆明亮的声音。

图8-1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战国初期编磬[1]

图8-2 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商代虎纹石磬[2]

图8-3 河南安阳殷墟小屯妇好墓出土五件套编铙[3]

土,就是陶土制成的乐器,如埙、陶笛、陶鼓等。革,主要是兽皮制成的各种鼓,有悬鼓和建鼓等。丝,指乐器的丝弦,也就是弹拨乐器,如琴、瑟、筑、琵琶、胡琴、箜篌。木,有木鼓、敌、柷。敌和柷是古代打击乐器,用于历代宫廷雅乐。匏,是用葫芦类植物制作的乐器,主要指笙类乐器。竹,用竹子为材料制作的乐器,笛子、洞箫、排箫、箎、排箫、管子等都归于此类。

图8-4 甘肃永登乐山坪出土新石器时代陶鼓[4]

按照演奏方式,可以将中国民族乐器划分成吹管乐器、弹拨乐器、拉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四种。吹管乐曲主要有埙、笛、洞箫、唢呐、管子、芦笙、笙、排箫、巴乌、葫芦丝、陶笛等;弹拨乐器包括古琴、古筝、琵琶、阮、三弦、柳琴、月琴、冬不拉、箜篌等;拉弦乐器以胡类为主,包括二胡、京胡、板胡、高胡、马头琴;打击乐无固定音高的有大鼓、小鼓,大锣、小锣,大钹、小钹,板、梆、铃,有固定音高的有定音缸鼓、排鼓、云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