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阶段:18世纪后期—19世纪前期

3 初创阶段:18世纪后期—19世纪前期

18世纪中期以后,学前教育理论建立起独立的范畴和体系,并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有影响的人物有以下几位。

1)欧文

欧文出身贫寒,当过学徒、店长,后来成为了一家工厂老板,也是一位慈善家,典型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像其他教育家一样,他不仅强调“教育下一代是最最重大的问题,是每一个国家的最高利益所在”,而且坚持认为“环境决定人的性格”,儿童的行为主要受到环境的影响,而且性格最容易从小培养,由此,1802年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儿童学校,包括托儿所和幼儿园,要求儿童出生后就开始受优良的体、智、德、行等方面的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体、智、德、行全面发展的有理性的人,也就是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而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必须按照他们年龄的大小进行分组,筛选相应的教学内容,选择优秀的教师,让他们受到适合其年龄特征和本性的教育。

2)福禄贝尔

福禄贝尔出生9个月,其母就病逝,忙于工作的父亲和感情冷漠的继母都对福禄贝尔缺乏必要的热情和关心,导致他幼年时代的生活孤独而寂寞。童年的遭遇使他养成了独自思考的习惯,很早就发展出了对大自然的爱和对自然规律的追求,也使他认识到母爱和家庭的重要,为了幼儿教育奉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并由此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福禄贝尔的贡献在于他发展了一套课程与教育方法学,涉及幼儿学习的特点、课程、方法以及教师培训等领域。

他接受了夸美纽斯及卢梭等人的观点,认为儿童的天性和学习是“自然展露”的过程,这个过程类似于花朵从花蕾到开花的过程。因此,他将儿童比喻为一粒种子,能够种植、发育、长出嫩芽、成熟并能结果的植物,相应地,教育者即是园丁,园丁需要依据“种子”的天性与大自然的规律来培育他们,在儿童准备去学习的时候,使他们能够学习他们准备去学习的内容,并为这种学习提供相应的活动。

儿童天性喜欢游戏,但毫无章法的、没有指导和启发的游戏有一种潜在的危险,即儿童很少能够产生真正的学习,甚至还会出现错误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引导和指挥儿童的学习。为此,福禄贝尔提出了一套系统的、计划周密的幼儿教育课程,其教育课程基础是“恩物”“作业”,他还创作了教育性的歌曲以及游戏。

无疑,他们的探索和努力对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