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规范
学前教育活动的设计样式多种多样,不同的学前教育活动特点决定了学前教育活动的设计样式不同。这里从活动对象的关联程度的视角,分别对学前领域教育活动、学前主题教育活动及学前区域教育活动的设计规范做出说明。
1)学前领域教育活动设计
学前领域教育活动是学前教育中常见的一种教育活动。学前领域教育活动是根据活动对象的关联度,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划分为几个领域,一般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
学前领域教育活动是从教师出发,由教师设定教育内容,按领域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儿童在领域教育活动中获得的知识比较系统,教师的作用比较突出。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把知识传授与儿童兴趣结合起来,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结合起来。既要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又要将儿童的发展纳入社会所需要的轨道。
学前领域活动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教育活动设计中体现领域特点
不同学习领域的教育活动在教师的教学和儿童的学习方面是有不同的规律和要求的,教育活动设计要符合这些规律和要求。
儿童健康应该是儿童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都表现出健全的状态。近些年来,人们更重视让儿童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学习以积极的方式保护生命以及处理自己与环境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健康教育活动不仅有正规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也有在常规生活中贯穿的教育活动。语言教育活动为儿童创设支持语言教育的环境,让儿童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学前语言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丰富儿童的词汇,培养儿童聆听和讲述的能力,讲述与朗通儿童文学作品。社会学习涉及儿童自身、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科学教育活动是科学启蒙教育,它使用儿童可以亲历和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目的重在激发儿童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2)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各领域教育活动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领域教育活动也不是完全分割、各自独立的。各领域教育活动之间的渗透更有利于儿童保持对教育活动的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3)分析领域活动素材,找准目标与内容定位
学前领域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可以立足于现有教材,但是不能拘泥于教材。教师在利用教材内容时,既要对同一个活动内容或作品素材尽量从不同层面进行挖掘和内容设计,又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分析素材所蕴涵的核心经验,从而设计出适宜的教育活动目标和内容。
2)学前主题教育活动设计
主题教育活动是一种幼儿园综合性课程,由一系列主题教学活动组成。主题教育活动以主题开始,将教学内容综合到一个网状的主题之中。主题的开展可以由教师确定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也可由儿童根据与主题有关的学习经验发起活动。
主题教育活动是当前幼儿园中最为盛行的教育活动之一。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不同于“整合科目”的教育活动设计,“整合科目”的教育活动设计中,设计者首先注意的是目标,活动是以这些目标的实现为出发点和归宿的;而在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中,活动目标可以由设计者预设,也可以由儿童生成。也就是说,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是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和主题,选择活动内容,再根据内容,设置活动的目标,而这些目标具有相对性和可变性。
(1)过程性和结果性相统一
主题教育活动也注重活动过程,通过学前儿童自身的感知和思维水平上的操作观察、探索,产生感情上的激动、惊讶和各种感受,以及通过行为上的操作和反复练习,获得感性知识、学习概念,体验不同感受,形成良好的习惯等。因此,幼儿园教育活动重视将“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统一在活动之中。
(2)情境性
情境学习理论强调知识与情境之间动态相互作用的过程,它认为“知识与活动是不可分离的,活动不是学习与认知的辅助手段,它是学习整体中的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真正的学习是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发展的,学前儿童正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获得了知识,学习与认知本质上是情境性的。要让儿童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中获得知识或概念,情境设置是引发和生成这种学习的最基本条件。
(3)整合性
学前教育活动的整合性是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特点在学前教育活动上的全面反映,学前儿童还不具备分科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