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环节
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环节包括活动设计思路、活动目标的确定、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教育理念和课程模式不同,学前教育活动设计各环节的呈内容的详细程度也会相差很大。
1)活动设计思路
设计思路即设计意图,是根据当地教育资源、幼儿园及学前儿童的实际情况,结合活动内容,概述活动过程中拟实践的教育理念、原则、方法等。
对于瑞吉欧教育体系等一些以生成课程为导向的活动设计来说,设计思路并不局限于某一两个活动,而是更为广阔、深远的,其着眼点是为儿童不期而遇的学习和创造有想象力的表达提供帮助。
2)活动目标的确定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学前教育活动目的性的体现。
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原有水平和能力、活动的内容和性质来确定具体明确的活动目标。过去,活动目标突出的是教师“教”的结果;现在,人们关注更多的是儿童的“学”。因而,目标的表述更多地指向儿童的学习结果,从儿童的情感与态度、能力、知识与技能等方面对教育目标进行描述,与儿童的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
许多课程的活动设计并不预先规定具体的目标,只有一个大的指导思想,即教育目的。如果一定要说有目标的话,其目标也不是预先规定好的,而是伴随着活动的开展而不断形成的。
3)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教育活动正常进行所必需的知识与物质备。具体包括儿童的经验准备、材料的准备、活动场地布置等。活动准备既可以在活动前的日常生活中进行,也可以是前一个集体教育活动本身。
4)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设计是对教育活动各部分内容与方法的规定。通常,活动过程包括导入、展开、结束三个基本部分。
活动导入是将儿童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的内容上,激发儿童对内容的学习兴趣,其方法灵活多样,但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3分钟。
活动展开是活动过程的主要部分,在其中教师呈现教学内容,通过提问、演示各种教具等指导方法保持儿童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儿童观察、操作、感知、发现、理解等,并对儿童做出及时恰当的回应。教师力求做到: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注重儿童学习过程的体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突出教学内容重点,巧破难点,内容安排合理、有序,容量安排恰当,教学媒体使用适时、适量、适度,体现创新性和可操作性;活动展开一般分3~4个环节,各环节要求保持学习上的递进性。
活动结束可以是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也可以是教师对儿童的学习结果与儿童在活动中的表现做出评价,还可以引出新的学习课题。总结时,不能对刚刚经历的学习过程抽象化,对儿童的学习内容“概念化”,避免生硬地说出儿童不能理解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