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一 国外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母亲开始加入社会生产劳动,儿童无人照管,从而出现了在家庭以外建立学前机构的社会需要。同时,随着文化教育的发展,人们对儿童和儿童教养问题也逐渐重视起来,推动了学前教育机构的建立和发展。在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欧洲各国先后出现了简易的学前儿童教养机构,其中最早的教养机构创办者是法国牧师奥柏尔林。他聘请青年妇女照顾那些在田间劳动的父母的小孩,教小孩游戏,还带小孩在田间散步、收集植物标本,教大一些的小孩纱、纫。奥柏尔林的革新引起地方上的反对,但是法国政府却给他一笔奖金。之后,法国的一些托儿所也受到政府的支持。
在工厂制度建立后的19世纪上半叶,为了解决母亲外出工作子女无人照管的问题,以及为贫苦家庭的儿童提供福利,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先后举办了托儿所和日托中心,如德国(1802年)、荷兰(1815年)、比利时(1825年)、法国(1844年)和美国(1854年)等。这些学前教育机构一般收托年龄范围从1~2岁至5~6岁的儿童,收托时间都是全日制的,学前教育的目的也很简单,主要是使儿童的生活有人照料,不致发生意外事故。
与此同时,徳国教育家福禄贝尔1837年在勃兰根堡(现柏林西南)创设了收托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设计和使用他称为“恩物”的玩具材料,实验他的教育设想,并于1840年首次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取意儿童如大自然万物在花园中自由、苗壮地成长)。这一名称在国际上沿用至今。虽然福禄贝尔所开办的幼儿园不久便被德国政府以宣传无神论的罪名禁止,直到他死后才解除禁令,但在以后的二三十年中,福禄贝尔所创办的幼儿园,在许多国家流传开来。在德国、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英国、匈牙利、日本、荷兰、瑞士、美国等国的大城市都先后建立了幼儿园。我国在1903年也开始开办幼儿园。福禄贝尔为世界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加强学前教育成为世界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许多国家把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学前教育逐步被纳入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的目标、制度、内容、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都出现一些新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90年代世界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一般趋势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