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3 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1)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学前教育活动开展的驱动力和出发点。学前教育活动内容必须是符合儿童兴趣的,是儿童真正关心的和需要学习的。否则,非但不能体现儿童是学习活动主体的特点,而且让儿童学会应付教师,活动变成“走过场”。

2)灵活性原则

尽管活动设计中确定了“小目标”,但教师心中要有“大目标”意识,这个大目标就是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也就是说,教师在实施设计好的教育活动时,如果儿童的学习兴趣与需要正好与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相符,则按事先的设计方案进行;如果出现了不相符的情况,则需要考虑预先设计的局限性并对这种设计进行调整,有必要时甚至放弃,从儿童的兴趣与需要中产生新的教育活动目标和对内容进行再设计。

3)联系性原则

学前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必须要遵循联系性原则。联系性一方面表现在活动内容中设计的概念之间的纵向发展的联系,确保由已知到未知、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联系性另一方面表现在教育活动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从横向方面加强活动内容所涉及的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及知识、技能、情感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协调衔接,以促进儿童融会贯通,并保证儿童的协调发展。此外,与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联系性相呼应,教师还应将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过程、形式与手段、环境与材料等联系起来,相互协调,对学前教育活动进行整合化的设计,以期达到教育活动效果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