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原则
1)尊重家长的原则
尊重家长是做好家长工作的前提。一般来说家长大都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工作经验或特长。他们通过电脑网络、书刊、电视、广播等或多或少了解一些教育科学知识。他们对子女的教育很重视,对学前教育的内容、方法,有自己的见解,对教师的态度比较敏感。因此,教师要把家长看成是战友,相互信任、真诚合作,对他们的子女尽责尽力、亲切关怀,特别是对不同社会地位、不同职业、不同经济条件的家长要一视同仁,同样地尊重。
2)区别对待的原则
教师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需要,灵活地组织各种活动。例如:家长中有重视教育、方法得当的;有重视教育而方法不当的;有只顾吃穿,放任不教的。幼儿园应分别进行家长工作,帮助有经验的家长总结教育经验,加以推广。对家长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办家长学校和教育讲座,开辟宣传栏等,使家长改善教育方法;邀请不重视教育的家长来园听课,观察节日活动,看儿童作品,了解孩子的进步情况,引起他们的重视与配合。教师应定期向本班家长介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教育纲要,开展班级活动。要明确不同年龄班级家长工作的重点是有区别的,比如,在小班要着重于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加强感官教育和适应集体生活的训练,学会使用玩具、图书的方法,学会与同伴交往,增进同情心和友好行为等;中班要着重培养儿童对学习和劳动的积极态度和习惯,学会共同游戏和解决同伴矛盾的办法,扩大儿童的视野,发展连贯性语言,加强纪律性与体育锻炼等。
3)要求适度的原则
幼儿园所处的地区不同,家长的文化教养、职业状况、精神面貌、生活方式也各有差异。幼儿园在帮助部分家长更好地履行父母的职责与集体教育保持一致时,要从实际出发,防止急躁心理,避免要求过高,要从增进家庭幸福为出发点,而不是单纯去向家长“告状”或片面责怪孩子,要反思幼儿园应负的责任,并与家长共同研究改进教育对策。对家长提出的要求应当切合实际,是家长的能力和物力所能达到的,不能苛求。同时,要体谅家长的困难,在解除后顾之忧方面尽力给予照顾帮助,以加深彼此之间的友情。
4)双向反馈的原则
幼儿园在开展家长工作时,既要向家长传递科学育儿的信息,也要努力收集家长的建议或意见,对家长反馈的信息,无论是积极的或消极的,都要认真分析处理,以利于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相互促进,共同保证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