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与社区学前教育的特点

1 社区与社区学前教育的特点

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做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农村社区的范围一般沿袭村民委员会辖区。也就是说,社区是区域性社会,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的人群从事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活动,并由此构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小社会。社区的构成主要有五个要素:①人口;②地域;③制度一一保证人际关系协调的各种社会规范、行为准则规章制度;④关系——在同一社区内人群之间存在多种关系,如亲属关系邻居关系、师生关系、职业关系等;⑤机构——社区内应设有负责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协调人际关系、把握人口流动变化和开展各种政治、经济、文娱、教育活动的机构。

近年来,由于社区在保障城乡人口最低生活待遇,医疗、民政和教育资助方面,在居民就业、治安、计划生育、文化娱乐等活动中的作用日益彰显,已成为政府联系广大基层人民的重要平台,其中社区学前教育是当地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产物,其特点如下:

1)地域性

在城市以街道或居委会为基地,在农村以乡或村为基地,在地区政府组织支持下,发展街道办、村办、校办学前教育机构,解决当地群众送子女入园入校的迫切需求。

2)实用性

教育设备和内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如河北省在中央教科所支持下创建了符合乡土特点的课程和教育纲要,充分利用农村现实环境、本地民间文化资源和丰富的自然环境,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综合性

社会性的学前教育事业一般由当地党组织和政府牵头,由妇联和教育部门(或当地学校)具体负责组织教学辅导、师资培训,其他部门包括卫生保健、计划生育和司法民政部门等则是分工配合,给予帮助,当地企事业和群众代表则积极出资出力,从而在全社区形成“爱护儿童、教育儿童,为儿童做表率,为儿童办实事”的共识,成立“综合管理,多方参与、定期碰头协同行动”的监督执行机构。

4)双向性

学前教育机构要适应社区建设的需要和变化,经常听取家长与当地群众代表的意见,加强为社区服务的意识,并努力配合社区,协办文娱、体育活动和向全社区群众进行科学育儿知识宣传。而社区管理人员要从人力、物力、制度等各方面尽力督导与支持民办和私人办的学前教育机构,提高其质量,努力推进整个社区的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