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活动的类型
1)按对象的关联程度划分
学前教育活动的对象是某些事物或关于事物的知识。当关联性较强的事物归结在一起时,就构成了领域。按领域划分,学前教育活动可以分为学前健康教育活动、学前语言教育活动、学前社会教育活动、学前科学教育活动、学前艺术教育活动,统称为学前领域教育活动。过去学前教育活动是一种单科教学活动,活动对象关联度较弱。
现在,活动对象的关联度加强,不仅有学前领域教育活动,还出现了超越领域的整合的学前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活动一般都有一个中心或主题,将学前儿童需要学习的内容或对象联系成一个整体,消除了领域的边界,我们称之为主题教育活动。此外,以学前儿童的活动和经验为主要线索的是活动课程,它的主要表现是区域活动。不同的活动课程可以分出不同的区域。如美国的“幼儿创造性课程”是典型的活动课程,全部课程由11个区域组成。需要关注的是,有些领域课程和主题课程也常部分采用区域活动的组织方式。
2)按活动的性质划分
学前教育活动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一日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操作活动、考察活动。
(1)一日生活活动
一日生活活动是学前儿童在幼儿园一日之内要经历的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动,主要包括进餐、睡眠和盥洗等。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的合理组织和安排,关系到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学前儿童生活的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性,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同时,有利于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从而提高各项活动的效率。
(2)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一种由教师专门组织的、有很强的计划性的对学前儿童施加影响的活动。它更多地强调教师的作用,强调教学的结果,承担着向学前儿童传递人类和民族文化遗产的任务。教学应符合学前儿童的学习特点,注重教学的游戏化、生活化等。
(3)游戏活动
游戏是最能表现与肯定学前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主体性活动,是在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学前儿童主体性的适宜途径,对学前儿童主体性的发展与培养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游戏本身多种多样,有自由游戏、益智游戏。
(4)操作活动
操作活动是以学前儿童的需要、兴趣及身心发展水平为主要依据,考虑幼儿园教育目标及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教师创设丰富的环境和利用材料,和儿童共同制定活动规则,让学前儿童自由选择活动材料,进行探究、表达以及同伴交往等活动。它常以区域的形式出现。
(5)考察活动
考察或参观是为学前儿童提供真人、真事、真实场合作为教育环境的一种现场学习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学前儿童对所参观的对象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活动重点在于根据观察引导学前儿童结合自己的有关生活经验,产生联想、进行对比,从而激发向往、自豪、尊重等积极的道德情感。参观活动可以给学前儿童一个全新的刺激,能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3)按活动的形式划分
(1)集体教育活动
这是教师面向全体儿童的学前教育活动。教师的方法以直接指导为主,儿童在同一时间内做相同的事情,如集体教学、游戏、参观、听故事等。该活动的优点是便于教师对学前儿童实施统一的活动管理,在全体儿童面临共同的问题或有共同的学习需要时可以采用。如果教师的引导方法适当,可以保证活动的效率较高。但集体教育活动的缺点也比较明显,不是所有内容的学习都适合采用集体形式,而且教师在集体活动时与单个儿童的互动机会非常有限,很难照顾到儿童的个别需要,从而影响因材施教。
(2)小组教育活动
教师面向部分儿童的教育活动。通常是教师将儿童分成组,自己在各组轮流重点指导,这种形式适合于班额不大的情况,且与一定的学习任务分工有关,小组教育活动利于教师分组、分层指导,也有利于儿童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
(3)个别教育活动
当教育对象只有一个儿童的时候,便是个别教育活动,它是教师根据个别儿童的特点进行的教育指导,例如教师和单个孩子进行的晨间谈话就是个别教育活动。个别教育活动是因材施教理念的具体体现。
集体、小组、个别教育活动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开展的,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且各自具备一定的优势,对教师的要求也不同。集体教育活动需要教师对儿童的一般特点与学习共性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对教学的总体要求和教学内容的难易度有恰当的分析与把握,要求教师具备活动组织与展开教学内容的能力,以及对班级全体儿童的一定掌控能力。小组教育活动和个别教育活动除需要教师具备基本的理论素养外,还需要提供更丰富的物质操作环境,便于教师间接指导。
其实,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任何划分都是相对的。具体在开展活动的时候,可以各种活动互相结合,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