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培训的形式
1)职前培养和在职提高相结合
要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的质量,不仅要重视职前教育,而且还要更加重视在职提高。一方面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发展师范教育,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改善师范院校的办学条件,鼓励和吸引大批优秀学生报考师范院校,以加强幼儿园教师职前培训工作。例如,法国这个幼儿教育发达的国家,允许学生在师范院校学习期间,享受教师待遇,带薪学习,毕业后马上任教,至少工作10年。
另一方面还要重视幼儿园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这是终身教育的需要,也是现代教育的需要,要把教师从自然成长过程转化为自觉提高过程,就必须对所有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即使是那些有合格学历、能胜任工作的幼儿园教师也不例外。在一些幼儿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教师的进修与提高既是一种权利,又是一种义务,用法律形式规定幼儿园教师必须定期接受在职培训。例如,法国规定,幼儿园教师每5年轮训一次。韩国缩短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周期,将过去每工作5年才有一次轮训机会,改为现在的工作3年就有一次轮训机会。我国目前也有一些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从当地实际出发,统筹安排,规定幼儿园在职教师要进修成人高等师范专科教育,每个幼儿园教师隔几年就要进修一次,并采取多种措施为教师进修创造条件。
2)脱产进修和业余学习相结合
脱产进修和业余学习是幼儿园教师在职进修的主要形式,由于幼儿园教师的数量不足,编制有限,往往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使教师的脱产学习有许多困难。利用节假日、夜晚等业余时间进行学习,是我国现阶段幼儿园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举措,“园内搞活动,园外忙‘充电’”就是近两年幼教系统展现出的一幅生动的画面。
在脱产进修和业余学习当中,又有长期培训和短期训练之分,长到一年,短至几天、几个星期、几个月。
3)广播电视教育、函面授辅导和教师自学相结合
这种培训形式便于学生、学员选择,安排好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有利于发挥幼儿园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些省市还鼓励教师在自学成才的基础上,建立了“师带徒”“导师制”制度,例如,上海市还启动了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的“百、千、万工程”,形成幼儿园教师培训的网络。在这种形式的进修中,教学软件是个关键问题,应重视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的教材建设,形成合理的课程教材体系。例如,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为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构建了包括教师修养、专业知识及技能更新、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教育理论、教育科研等5个模块的课程教材体系;并组织编写出版了学前教育丛书,例如,《幼儿保健学》《外国幼儿教育史》《中国幼儿教育史》《学前教育学》《幼儿游戏理论》《幼儿家庭教育》《幼儿语言教育》等,供幼儿园在职教师进修成人高等师范专科学前教育专业时使用。
4)学术报告、专题讲座和经验交流、观摩活动相结合
许多国家都注意探索幼儿园教师的培训方式,以求提高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调的效率。例如,在澳大利亚,教师注意注重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设备(如电视、录像、投影、幻灯片、录音)来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讲授时间短,讨论时间长,比例约为1∶2;气氛比较轻松、活泼,使学生好于学、乐于学。在日本,幼儿园教师的在职进修有园内培训及公开保育活动、园际间研修交流、幼儿自然教育研究会举办的假期培训班、全日本保育研究集会等形式。
我国也对幼儿园教师的培训方式进行了改革。近些年来,已在不同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学历培训课堂授课制方式:以学员自主学习为出发点,注重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根据成人、在职进修的特点,开发了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合作教学、远程教育和临床诊断式、探究式、研修式个别化指导等,以适应不同培训对象、不同培训内容的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此外,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以及下属几个专业委员会,还定期在全国各地举办“幼儿健康教育”“幼儿家庭教育”“幼儿艺术教育”“幼儿双语教育”等方面的学术交流活动,既有大会学术报告,又有小组讨论、现场观摩,内容具体,针对性强,促进了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