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学前教育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一定的经济为基础的,又极大地影响经济的发展。政治体系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理念、意识。这包括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信念、政治标准,如对待四项基本原则的态度等。另一部分是权力机构。这里包括政治权力、政治制度、政权机关、政党等。
教育目的决定着教育的很多方向(如为哪个阶级服务等),表现着教育的性质。统治阶级代表本阶级的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制定本社会的教育目的或干预教育目的的制定。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①统治阶级利用其拥有的立法权,颁布一系列教育法律、政策和规章以保证合法地实现教育目的。②统治阶级利用其拥有的组织、人事权力控制教育者的行为导向,使之符合教育目的。③统治阶级通过行政部门控制公职人员的选拔与录用方式。④统治阶级还通过经济杠杆控制教育方向,并对办学权力进行严格控制(民间办学均要申请审批)。例如,美国政府就是通过资助各个学校以便对私立教育进行干预或控制。
1)学前教育为政治服务
①教育制度必须保持与政治制度的一致与相适应,教育制度往往都随政治发展而变革。
②政治对教育制度的改革起定向和支持作用。例如,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就为整个教育领域里的改革规定了大致发展方向,即如何迅速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套教育体制。而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又为民办、私立教育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
2)政治制度决定着部分学前教育的内容
①政治决定教育经费份额的多少。统治阶级根据其政治发展及统治利益的需要,会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调整教育经费在整个社会总投入中的份额。
②政治决定教育经费的筹措。政府会根据其财政收支情况及政治需要而决定教育经费的筹措办法,或者是完全由政府财政支出,或者由民间集资、私人出资,或者三者兼而有之。
3)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任何一个社会的受教育机会都是由统治阶级来分配的,如阶级社会里的等级制,贫富差距悬殊,贫民阶层就不可能也没有条件接受教育。
政府权力机关及职能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领导,是发展学前教育的决定条件。一个地区或部门的权力机构和领导人对该地区学前教育发展与改进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并大力支持发展学前教育,则该地区的学前教育将会有与众不同的发展。
①不同社会制度下接受学前教育的程度不同。
我国1992年统计3~6岁幼儿入园率约为31%,加上入一年学前班的幼儿,入园率可达60%。印度八亿六千万多人口,而入园率却不足1%,农村几乎为零。
②政治决定学前教育的目标。
我国学前教育要为社会主义政治服务。而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下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増进其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动手的能力,发展智力。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教育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的一代新人。这一切均体现了教育的政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