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方式方法

3 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方式方法

幼儿园负责人每学期应当制订出家长工作计划,明确分工与责任,通过计划的执行、检查与修正,推动家长工作的开展。三个班以上的幼儿园还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或称家长代表会)。家长委员(或家长代表)是园长和教师的亲密助手,可协助园长加强与广大家长的联系,保证家长工作的顺利进行。家长委员会由各班家长推选或由全体家长大会选举产生。

1)家庭访问

家庭访问或称家访,是家长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式,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儿童家庭环境的真实情况,家长对儿童教育的认识、态度和方法,家庭各成员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结合个别儿童的具体表现,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措施,以及介绍儿童在园的表现与存在问题,争取家长的密切合作。家访体现着教师对儿童的亲切关怀,对家长的尊重与理解,对顺利完成各年龄班教育任务的强烈责任感。每次家访应明确目的、要求,防止告状式、谴责式、游览式的家访。家访常在下列情况下进行:

(1)对新入园或插班转学儿童的家访

如果儿童在入园前先认识教师并建立初步的感情,留下良好的印象,儿童入园后就比较容易亲近教师,愿意离开家人适应幼儿园生活。教师还要调查新入园儿童在家中的生活习惯、兴趣取向和能力水平,以便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儿童适应集体生活。如果教师不能对每个孩子都进行家访,可根据儿童体检表和家长登记材料,重点选择体力较弱、从未离开过家庭或家庭结构特殊的儿童家庭先访问,其余儿童则在入园后一个月内尽快家访完毕。

(2)儿童在园出现特殊问题时的家访

当在园儿童偶然生病、发生意外事故或发现儿童有严重行为问题时,必须立即进行专题的家访。教师应向家长详细介绍事情的经过,以亲切负责的态度,安定家长的情绪,讨论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向家长谈及儿童的过失或缺点时,也要肯定儿童的优点,并共同研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3)儿童有显著进步时的家访

在家庭教育有改进,儿童有显著进步时需要通过家访帮助家长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4)儿童家庭发生变故或儿童长期缺席时的家访

当儿童家庭发生了重大变故,需要给予安慰和协助,或儿童长期缺席,需要家访以了解原因。

(5)家长教育孩子有问题时的家访

家长忽视子女教育,方法不当或教养态度有严重问题时,需要给予帮助,促使其改进,也要适时地进行家访。每次家访事先应有简略的计划,选择适当的时间。家访中有时可让儿童在场参加谈话,表示关切,同时观察儿童在家的表现和家长对儿童的态度有时可让儿童自行活动,以便和家长认真谈论儿童的优缺点,研究分析改进教育的途径和交流情况等。

教师对家长谈话应作简要的记录,若当面记录会影响家长谈话效果,可待回园后再追记。经常性的家访记录可作为教育工作的参考,有利于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

2)利用家庭联系本或电话、电子邮件、短信等来交流

教师有时采用通信方式与不易见面的家长进行联系,向他们报告儿童的情况,征求他们的意见,这就是家庭联系本和电话、电子邮件交流的特殊作用。寄宿制幼儿园尤其常用这种及时、简便又经济的方式。每个儿童都有家庭联系本,但填写的内容、次数则因人因事而异。通过多种联系方式,教师可以介绍最近两周的教育内容与教材、儿童动态,询问进行教育后儿童的反映与收获,提出要求家长配合的事宜,调查儿童在家庭中某些方面的行为反应。家长也可通过这种联系方式向教师了解儿童在园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通信联系不应成为威胁、控制儿童的工具,而应作为支持儿童进步的手段。有的幼儿园还通过印发家庭教育指导资料,推荐玩具、书刊、服装式样等方式来推动家教。有的幼儿园则采用书面交流或便条等方式,告知家长园内最近发生的事情。

3)接待家长咨询与个别谈话

面对面的咨询是近年来群众创造的一种有效的指导家庭教育的方法。有的幼儿园规定时间,由家长自愿参加,提出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由专业工作人员给予解答。有的幼儿园园长每周预约接待家长,或通过家长信箱答疑,帮助家长分析教育难题,解答教师与儿童互动中有代表性的问题等。对某些有特殊行为表现的儿童,园长在本班教师参加下进行个案研究,经过详尽调查,交流意见和讨论问题,进一步协调并改进家庭与幼儿园双方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拟订个别教育的专门计划。

4)家长开放日

幼儿园定期邀请家长来园观摩和参加活动,可增进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感性认识。家长在观察集体教育活动时,可对比同一年龄其他儿童的行为和能力,从不同侧面认识自己的孩子,能更客观地分析和改进家庭教育。开放日前必须向家长公布活动的时间、内容,明确要求家长在班上不宜直接干涉孩子的行动,不宜来往走动和说话以免影响教师工作或干扰孩子的情绪。活动过后要注意收集家长反应,不断改进工作。在家长开放日也可结合举行班体育运动会、生活自理能力比赛、游艺和分班联欢活动等,使家长进一步认识教育的科学性、趣味性、复杂性,学习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增强教育的责任感,体验到教师工作的辛勤、艰巨,对教师更尊重,对孩子更耐心。

5)报告会

报告会是不定期的活动,各园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的形式。家长在儿童保健和教育方面常会遇到许多困难,幼儿园应有计划地就家长所关心的问题和家庭教育中易犯的错误,系统讲授科学知识,进行必要的辅导。对待普遍性的重要问题由园长组织全园报告会;对特定年龄班的问题由有经验的教师负责专题讲学;对专业性强的问题则聘请医生或有特长的专家来园讲课;有些问题也可请小学教师或其他专业人员进行专题报告。家长学校和科学育儿报告会的内容、要求应事先订出计划,征求家长意见。讲座应当语言生动、深入浅出,能吸引广大家长参加。时间一般在一小时左右,会后还可做情境演示或讨论。

这类会议人数不宜多,最好20人左右,可按问题类型分别召开。如爷爷、奶奶会,由几位有经验的老年家长现身说法,谈教育孙儿、孙女的经验,可联合发出“五不”倡议,即成人做到不溺爱、不护短、不包办、不恐吓、不打骂;教育孙辈做到不挑衣挑食、不撒谎、不自私独占、不浪费水电和乱扔垃圾、不懒惰。良好的家长经验交流会,通常时间短、效果好,能充分发挥家长自我教育的作用。

6)班级家长会和全国家长会

班级家长会是家长增强自主参与意识和教师做好家长工作的一种经常而有效的方式。家长可以按居住分布情况自愿成立小组,各组在开学初订立学期活动计划,确定研究主题或亲子活动等。各班教师对儿童情况比较了解,能很自然地把家长要求贯穿到各项活动之中,加深家园之间的友好关系。

7)建立和健全家长工作制度

可建立以下一些制度,如家庭访问制度、家长日制度、家长会议制度等。家长工作的各项活动做到专人负责,定时检查,有统一的布置、汇报评比和总结,把家长工作置于与教育、教学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

8)为家长提供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机会

为家长提供广泛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机会可以使家长在幼儿园管理工作、教学活动、信息提供等方面成为真正的合作者。幼儿园要创造性地采取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方式与家长密切联系。例如:有时组织家长看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电影、展览或教育书籍;有时邀请家长参加亲子运动会、游园会、毕业生告别会、节日活动等;有时通过儿童情境表演、优秀作品展示等,向家长汇报儿童的学习情况;设立信箱积极听取家长意见,改进工作。家园双方应通过互动相互沟通共同提高,因地制宜地不断创新,不断总结,不断前进,把家长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