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劳动的特点
任何一种职业的劳动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幼儿园教师职业的劳动也不例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教师的劳动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主要有幼稚性、全面性、时代性、复杂性、多样性、地方性等。
1)幼稚性
幼儿园教师的劳动具有幼稚性,这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以劳动的客体来看,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幼儿,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较低,身体各器官还不够成熟,思维具体形象,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模仿性较强,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基本的、简单的正面教育。比如,幼儿不爱吃海带,在进餐前,教师就告诉幼儿:有一种病叫大脖子病,脖子粗粗的,连气都喘不过来,身上一点力气也没有,可难受了。但有一个办法可保证我们不生这种病,这就是吃海带。今天食堂的阿姨为我们做了这种菜,我们大家要多吃一点。其二,从劳动的主体来看,一些幼儿园教师从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大都在十八九岁,还很年轻,涉世不深,还没有恋爱结婚,在任教的最初几年里会有一些棘手的事情需要处理。例如,在教师教小班小朋友学《老师像妈妈》的儿歌以后,午睡时,有个小朋友就提出要含着老师的乳头睡觉,因为他在家里都是含着妈妈的乳头入睡的。为此,教师想了个办法让他含着奶瓶睡觉。下午妈妈来接他时,他冲出教室门,兴奋地大喊:“今天我们老师给我吃奶了。”教师听后感到很难堪,自己还未谈婚论嫁,怎么都给幼儿喂奶了?
2)全面性
幼儿园教师的劳动任务呈现出全面性的特点。幼儿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任务是面向全体幼儿,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使每个幼儿都能健康活泼地成长。教师不仅要对每个幼儿施行身体的、认知的、道德的、审美的整合性教育,而且还要注意采用游戏化的方式促进其发展。比如,为了帮助幼儿学会画大树,教师先用形象化的儿歌描述大树高而粗的特点:“大树高,大树粗;要问树干有多粗,三个宝宝抱不住;要问树枝有多高,三个宝宝够不着。”接着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画下了1和Y,让幼儿猜一猜它像什么,然后再以接龙的方式,请每个幼儿为大树添加枝叶。
3)时代性
幼儿园教师的劳动充满了时代的气息,在不同的时代,教师的劳动拥有不同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不论是从幼儿园教师劳动的内容上看,还是从劳动的手段上看,均如此。比如,近些年来,人们喜欢到超市去购物、到快餐店去进餐,许多教师也把商业、餐饮业的这些场景移植到了幼儿园里来,通过“超市”“快餐店”来对幼儿进行各种内容和形式的教育。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知识逐渐普及,一些幼儿园教师也把电脑多媒体作为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加以运用。
4)复杂性
幼儿园教师的劳动过程特别庞大复杂。幼儿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寓教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之中,为了实现幼儿教育的任务,教师往往要精心安排、组织幼儿的入园、晨间活动、早操、早点、盥洗、教育教学、游戏、午餐、午睡、盥洗、散步、午点、教育教学活动、自由活动、兴趣活动、离园等各个环节的活动,做到动静交替,保证幼儿健康的发展。例如,为了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教师让幼儿聆听平缓、抒情的乐曲,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感觉和睡意,很快进入安静的睡眠状态。另外,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有在教师的调控下,这些因素才能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因而也增加了教师劳动过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比如,教师教育幼儿要分享、谦让,分苹果时挑小的拿;如果家长觉得自己交的饮食费和别人一样多,拿小的就吃亏了,要求孩子拣大的拿,家长与教师如此相悖的价值观、教育观必然会给教师的工作增加难度。
5)多样性
幼儿园教师的劳动呈现出多样性,首先表现在劳动模式的多样化上。为了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教师既可采用分科教育模式,也可采用综合教育、主题教育、区域教育模式,或是多种模式的综合体。例如,为了丰富幼儿关于“车子”的知识,教师设计了收集活动、参观活动、阅读活动、写生活动、音乐活动、游戏活动、实践活动、创造活动等,把科学、语言、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目的内容融为一体。其次表现在劳动形式的多样化上,为了完成幼儿教育某方面的任务,教师既可运用集体教育的形式,也可运用小组教育、个别教育的形式,或是几种形式的统一体。同样是集体教育,教师也要根据具体的教育内容选择合适的排座形式。
6)地方性
幼儿园教师的劳动表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差异较大,不论是城乡之间,还是城市与城市之间、乡村与乡村之间都有着明显的差别。不同的地区,经济资源、文化设施不同,为幼儿园教师的劳动所创造的物质条件也就不同。比如,一些沿海地区或海岛的幼儿园教师,便于利用贝壳、海螺、海水、海草、海鱼等物质资源对幼儿进行“海洋教育”;一些山区幼儿园教师,便于利用茶叶、香菇、木耳、桑叶等题材对幼儿进行植物方面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