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地区的新移民
以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为时间标志,中国大陆各类型新移民(或“新华侨华人”)群体大量出国,从而开启了中国人出国的“新移民时代”。巴西的中国新移民来源地,比传统移民(大多来自广东、浙江和台湾地区)广泛得多。新移民大部分来自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上海、北京等经济比较发达的省市,小部分来自中国中西部省市。他们的来源地覆盖了中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同其他拉美国家一样,巴西新移民基本上都是以地缘为基础的。尽管不少人是通过血缘关系移民来巴西的,但血缘关系的网络体系比较小,因而,往往被包裹在比它大得多的地缘关系网络中。很多人到了目的地后,便在地缘关系的网络中集中居住,相互扶持。因而,新移民建立的社团中,地缘性社团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主导着所有其他类型社团的运作。在其他类别社团的活动中,地缘因素也如影随形。
先说台湾地区的移民。在新移民时代,承接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移民潮,台湾地区持续有人移居巴西。据1987年12月的调查资料显示,在商业方面,当时计有华侨经营之各类商业共1750余家,其中包括杂货业650余家(含批发商40余家,大型超级市场10余家,其余多为中小型杂货店),餐馆业820余家,服务业共160余家(含旅馆、旅行社、医院、诊所、理发、洗衣和经纪商等),进出口贸易业40余家,娱乐事业60余家。就营运业绩分析,服务业营收最佳,进出口贸易及娱乐事业次之,餐馆和杂货店由于发展太快,同业竞争激烈,利润微薄,经营日益困难。在工业方面,华侨经营较具规模之各类工业共200余家,其中以食品制造业最具规模。在农牧业方面,当时华侨经营之大小型农场多达40余家,另有畜牧业30余家,以养牛养鸡为最多。[46]这里的数据应是包括了巴西所有华侨华人的行业统计。但这里无从区分中国台湾地区的移民和中国大陆新移民各自的职业情况。笔者注意到,1987年之时,中国大陆新移民已陆续迁居巴西,但那时距离改革开放的开始时间才八九年,中国大陆新移民迁居巴西尚处于初始阶段,在华侨华人的总体构成中尚不占多数。中国大陆新移民逐渐后来居上,乃至占绝对多数,是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10年代。因此,这里的行业统计数据,应以传统华人(多为1949年前来自中国大陆各省市)和20世纪60年代后到巴西来的台湾地区的新移民为主体。很可能是以台湾当局在巴西的代表机构所掌握的相关数据,以及圣保罗中华会馆等传统华人社团的数据为基础。笔者估计,就当时传统华人和台湾侨民两部分人来说,仍应以前者为多。至1987年,应是台湾移民人数和就业在巴西呈高峰状态的时候。到20世纪90年代,台湾移民已日渐减少。
中国大陆在改革开放后移居巴西的新移民,主要继承老一辈华侨华人的传统职业,例如餐饮业、杂货业等,最大的变化是从事巴西与中国间的进出口业的新移民大为增加,且进出口业与巴西国内新移民所从事的中国日常生活用品批发零售形成一条龙。这是因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物美价廉的小商品制造业飞速发展,非常适应包括巴西在内的拉美国家的需求。实际上,这也是中国新移民大量迁居巴西的重要因素。有关资料很多,研究也相当充分,因此这里就不详细描述中国新移民的移居过程,只对其总体情况做一概括。
中国大陆新移民的到来,一方面壮大了巴西华侨华人社会的规模,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华侨华人群体的结构。一说今天来自中国大陆的华侨华人约占华侨华人总人口的60%。过去的中国新移民主要来自台湾地区(一般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算起),也有少数来自香港地区,但到改革开放后,则主要来自中国大陆,移民数量大大地超过了此前来自台湾等地区的新移民。其中很多人的家乡是广东台山和浙江青田。这是由于1949年前到巴西去的广东和浙江籍华人原先所占的比例就比较高,故改革开放后一段时期内通过家庭团聚等渠道前往巴西的广东和浙江籍新移民人数也就相对较多,今天广东和浙江籍新老华侨华人人数在巴西所有华侨华人中独占鳌头。此外,福建、山东省籍新移民在所有新移民中所占比例排在前列。例如,福建新移民(主要来自莆田、漳州、福清和福州)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抵达巴西,他们主要居住在圣保罗。据施雪琴统计,1997年巴西的福清移民有31人,其中无合法身份的移民有20人。[47]考虑到还有来自漳州市东山岛的36名移民——他们是台湾地区的远洋捕鱼船上的船员,1992年前后,在渔船停靠在巴西城市累西腓的时候,他们从渔船上登陆,辗转在巴西各地打工,后来在圣保罗定居下来。[48]可以估计在2000年之前,生活在巴西的福建省华侨华人总数不会超过100名。如果按年增长12%计算,截至2018年,巴西有900~1000名来自福建省的华侨华人。这些新移民的生计几乎和他们的前辈一样:开餐馆、杂货店和商店,销售从中国进口的日用小商品。应注意的是,其中一些新移民为携资者。不过,中国大陆新移民文化程度高低不等,总体上偏低,有知识专长者不多,资金拥有量也或多或少不等。
可以说,到20世纪70年代,巴西华侨华人总数的增长,主要建立在台湾地区侨民移入人数增长的基础上。但到1979年后,巴西华侨华人总数增长,则主要是建立在中国大陆新移民大幅增长的基础上。这一轮中国到巴西的新移民潮的人数增长十分惊人。到1984年,已增至7万人;到1988年,再增至10万人,跃居拉美各国之首;再到1999年,已达到约13万人,其中来自台湾地区的约9万人,其他地区的3万多人。他们主要分布在巴西东南沿海的大中城市,如圣保罗市及其近郊有10万多人,原首都里约热内卢约7000人,伊瓜苏市约3000人,阿雷格里港约700人,首都巴西利亚有40多户,150多人。还有少数散居于库里提巴、萨尔瓦多、维多利亚、纳塔尔城(Natal)以及亚马孙河口等地。[49]此后,巴西华侨华人的城市有更大的扩展,分布地域和人数规模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就分布地域来说,新移民除了传统移民生活的东部大城市外,还开始深入内陆一些城市;就人数规模来说,各个城市的华侨华人均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不同的增长,有的城市还改变了在全国的“排位”。例如,东部沿海的累西腓和福塔莱萨(Fortaleza)等地,原来华侨华人的人数“排名”较后。但进入21世纪后,新移民增速加快,远高于其他一些城市。这些地方主要是交通比较便利、商机比较充分的城市。这些城市多数位于东部沿海,新移民到这些城市来,主要是从事中国小商品销售。由于中国小商品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华人商铺也就越来越多。这些地方也可以看作是以圣保罗为中心的中国小商品分销市场。这与中国新移民的主要职业是从事巴中间的进出口贸易,以及中国小商品的批发和销售业务紧密相关。华侨华人的居住形态仍然是属于密集群居类型的,即以地缘关系为基础,聚居在某一片地方。这一点从过去到今天都没有多大变化。
除了上述地方外,中国新移民的足迹也进入巴西内陆地区一些城市,特别是靠近沿海城市的内陆城市。例如,据中国驻巴西大使馆消息,2013年6月22—26日,时任中国驻巴西大使李金章访问了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在该州贝洛奥里藏特市(Belo Horizonte)停留期间,李大使由随行访问的时任中国驻里约热内卢总领事陈小玲等人陪同,看望了米纳斯州贝洛奥里藏特市的侨胞代表。从照片上看,参加会见的侨胞代表有20多人。[50]又,2017年6月2—3日,时任中国驻里约热内卢总领事李杨率总领馆工作组赴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首府贝洛奥里藏特市开展领事巡视。他走访侨胞家庭,察看华人商铺,详细了解侨胞经商、生活情况。[51]贝洛奥里藏特市等少数内陆城市本来就存在着数量不等的传统华人,在新移民时代,这些城市也跟其他沿海城镇一样,迎接着中国新移民的到来。当然,包括贝洛奥里藏特市在内,居住在这些内陆城镇的中国新移民人数肯定还不多,且在城镇之间进行比较的话,不同城镇的新移民人数也有多有少。实际上,现在还难以肯定众多的巴西内陆城镇中,每一个城镇是否都有中国新移民,如果有的话,各自有多少。但从发展趋势来看,进入内陆地区城镇的中国新移民人数将会逐渐增加。
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是巴西华侨华人最多的两个城市。里约热内卢作为首都的时候,应是巴西华侨华人最多的时候。伴随着巴西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利亚,特别是圣保罗作为巴西乃至南美洲第一大商港的迅速兴起,热衷于经商和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华侨华人便越来越多地选择定居在圣保罗。虽然萨尔瓦多(Salvador)对比圣保罗和里约来说华侨华人数量较少,但华侨华人的影响力在这座城市也随处可见。重要的是,萨尔瓦多在作为巴西首都时,华侨华人人口曾经达到高点。但当萨尔瓦多失去了首都地位时,华侨华人人数一下子降到低点。21世纪10年代的变化似乎表明,华侨华人回来了,但笔者认为已永远不可能恢复往昔的局面了。根据笔者在萨尔瓦多的调查,这里的新移民基本上以从事餐饮业为主,大部分人还处于起步阶段,倒是东部沿海其他后起的城市,特别是累西腓和福塔莱萨,新移民满目皆是,他们开的店铺鳞次栉比。
马赛拉·阿莫林(Marcela S.M.A.Amorim)2016年的论文指出,中国移民群体跟来自其他国家的移民群体一样,主要聚居在巴西东南部的发达地区[包含4个州即圣保罗、里约、米纳斯吉拉斯和圣埃斯皮里图(Espírito Santo)]。东南部地区的中国移民占中国移民总数(37417)的80.7%,巴西南部发达地区中国移民占总人口的7.1%,东北部欠发达地区的中国移民占其总数的7.2%,地广人稀的北部和中西部,中国移民人数只占总人数的2.6%和2.4%。
马赛拉·阿莫林(2016年)认为,中国移民主要居住在东南4个州的首府及其附近的城市地区,其分布情况是:圣保罗大都会地区(MRSP)有16331人,占圣保罗州中国移民总人口的77.1%;里约热内卢大都会地区(MR-RJ)有6556人,占里约热内卢州中国移民总人口的88.5%;贝洛奥里藏特大都会地区(MR-BH)有359人,占米纳斯吉拉斯州中国移民人口的26.3%;相比之下,维多利亚大都会地区(MR-GV)只有224名中国移民,占该州(圣埃斯皮里托州)中国移民人口的83.6%。
图1 中国籍移民主要聚居的几个大都市,2000—2014
马赛拉·阿莫林还指出,在米纳斯吉拉斯州总共有1364名中国移民,他们分别聚居在四个城市,一是首府贝洛奥里藏特市,该市的中国移民占该州中国移民总人数的26.3%;二是愉悦庄(Pouso Alegre),其占比是17.3%;三是白金市(Ouro Branco),占比是15%;四是伊帕廷加(Ipatinga),占比是7.2%。
巴西学者吉赛莉·费雷拉(Gisele da Silva Ferreira)的研究表明,[52]在南大河州,有大约146名中国移民在SINCRE系统有登记。中国移民几乎全部生活在城市里。在该州首府阿雷格里港,中国移民占80.5%,在圣莱奥波尔多市(São Leopoldo),占6.4%。居住在阿雷格里港的中国移民主要经营商店,销售来自中国的小商品,其中,独立经营者占47.2%,雇员占30.5%。而居住在圣莱奥波尔多市的中国移民主要从事街头小商品贩卖的工作。
吉赛莉·费雷拉的数据来源是巴西地理统计局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根据人口普查结果,2010年,在南大河州的中国移民中,大约36.7%是单身,48.0%已婚,其他人处于离婚、分居、寡居等状态。其中42.6%的人具有高中以上学历。费雷拉指出,在2010年,居住在南大河州的中国移民的平均工资为每月2320雷亚尔,人均月收入是1441雷亚尔。该研究发现,中国移民家庭平均只有1.1个孩子,而日本移民家庭平均有3.0个孩子。对这种差异,费雷拉做出这样的解释:中国政府自1979年以来推行独生子女政策,因此,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家庭更倾向于少生,日本移民有不少家庭在南大河州从事农业生产,他们更愿意多生几个孩子。[53]
如果将传统移民时代与新移民时代的巴西华侨华人放在一起进行对照,可以看出,华侨华人的祖籍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新中国成立之前到巴西居住的老华侨,祖籍多是广东;二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到巴西的,多为江浙、山东人;三是20世纪70年代移居巴西的,以台湾地区的为主;四是改革开放后从中国大陆沿海各省市移居的华侨华人。今天巴西的中国新移民来源地,已经遍布中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包括广东、福建、浙江、江苏、湖北、山东、北京、台湾、安徽、湖南、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吉林等省、市、自治区。这与拉美多数国家的新移民来源地集中于中国少数省(区)甚至一两个省(区)的情况大不相同。
到1978年,在巴西的华侨华人总人数也只有65000人左右。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大陆人不断移民巴西,由少变多,到1990年,巴西华侨华人总数达到10万人左右。1997年以后,中国大陆移民巴西的人数快速增长。21世纪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巴西华侨华人总数一直维持在20万人,到2019年下半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约30万。中国大陆的新移民中,来自广东、浙江、福建这些侨乡的移民,占新移民的大多数。他们基本上聚居在巴西东南部发达地区的几个大城市,以青壮年为主,多处于25~40岁年龄段。不管是短期签证移民还是长期签证移民,都占50%以上。中国新移民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高中以上学历人口占总人口的50%,有1%左右的中国移民甚至有硕士和博士学位。
如果要列举巴西华侨华人历史上的“双星座”的话,则可以以广东省台山市和浙江省青田县为代表。巴西大多数华侨华人来自中国广东省台山市。台山是中国的著名侨乡,海外侨民近160万。[54]台山市旅居巴西侨民最多的,是海宴镇。2016年8月羊城晚报在网上发表报道称,海宴镇有很多个“巴西村”,成百上千的村民从这里移居巴西。目前有14650多名“巴西村”的村民移居去了巴西,约占巴西华侨华人总人口的7%。除广东台山市外,浙江省青田县则是巴西华侨华人另一个来源地。20世纪初,青田人开始移居法国,部分人从法国移居巴西,还有一些青田人直接从中国移居巴西。目前,在里约热内卢,青田移民有近5000人;在整个巴西,青田移民及其后代约有50000人,约占中国大陆华侨华人移民总人数的1/6。[55]
来自中国大陆的华侨华人的移民目的呈多元化样态,或是继承祖业,或是与亲人团聚,或是学习,或是经商。若按移民的文化程度来看,改革开放后来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文化程度高低不等,资金拥有量多少不等,知识专长五花八门,但不少既拥有资金也拥有知识专长的新移民能将两者相结合,开始创建规模较大、技术含量较高、现代化水平较高的现代企业。重要的是,由于他们有现代化的商业知识,一来到巴西就能够甩掉前辈用于养家创业的提篮小卖、锅碗瓢盆,直接进入进出口贸易或实业领域。也有一部分新移民的文化程度不高,不懂得居住国语言,没有特殊技能,只能从餐馆或小工厂等做起。值得一提的是,2011—2018年,中国投资移民逐年增多,总数是918人。中国公民个人对巴西的投资,已经近2亿雷亚尔,在4个投资移民主要来源国中,继意大利和葡萄牙之后排名第三(第四名是法国)。[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