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移民网络与资本匮乏的新移民
2025年09月26日
(一)源远流长的移民网络与资本匮乏的新移民
根据文献资料,有关智利中国移民的最早记录出现在19世纪50年代(西加尔,Segall,M.,1967),早期移民很可能是来自广东的华工,但具体来源地不详。根据口述资料,五邑人移民智利的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末。在笔者的田野调查中,来自五邑的智京中华会馆理事Y先生表示:“我爷爷在19世纪80年代就已经到了智利,他是被骗去利马做工的,硝石战争[11]后到了智利。我爷爷有六个子女,他们都去过智利,我父亲是1926年到的智利。”[12]另据《鹤山县志》记载,1935年时已有255名鹤山侨胞旅居智利(鹤山县志编纂委员会,2001)。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政策实行前,出国人数较少。改革开放后,放宽了对公民出国定居的限制,新移民数量迅速增加。五邑地区的大规模智利移民潮亦始于此,此前业已存在的海外关系迅速推动了新一轮跨国移民活动,并在1990—1992年达到巅峰,进入21世纪以后有所回落。据江门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有关工作人员(以下简称“江门市侨联”)介绍,1999年时已有4060名五邑人旅居智利。[13]
有学者指出,新移民一般受过较高层次的教育,其中不乏专业人士,还有不少带着资本定居国外的商务移民以及技术型劳工(庄国土,2015;廖建裕,2012)。然而,智利五邑籍新移民的情况并非如此。调查发现,智利五邑籍新移民大多是来自农村的体力劳动者,他们受教育程度不高,所掌握专业技能有限,出国前大多在家务农或在市区打工,抑或在澳门做工人,收入水平总体较低。他们既缺乏经济资本,也缺乏文化资本,但与此同时他们拥有一种先赋性社会资源,即与移居智利者的血缘、亲缘与地缘关系,通过对这些关系的选择与投资,可使其转变为展开移民活动的社会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