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开花的自助中餐

三、遍地开花的自助中餐

由于华人移民墨西哥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很大一部分中餐馆最初是由老一代广东移民开办的,其中许多仍然由家庭或亲戚作为一种家族企业经营,不少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华裔也依靠这种家族业务来维持生存。墨西哥城的老唐人街和沿革命大道一带,就有不少这种一家几代经营的传统中餐馆。

与此对照的是,墨西哥城的新唐人街更显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新移民(大部分来自广东台山地区)来到这个地方工作和定居。旧的餐馆被拆掉或重新装修,同时又有新的餐馆不断加入餐饮市场。它们或多或少都维持广东风味,同时又尽量加入新的元素,以期吸引最多的客人。每到周末,有不少中国人专门到这个破旧拥挤的街区,就餐购物,寻亲访友,甚至是娱乐消遣。

除了墨西哥城的唐人街等华人集中的地方,其实整个墨西哥都是中餐馆生根发芽的有利空间。事实上,有不计其数的由广东和福建移民开办的中餐馆散布在墨西哥城乡各地,它们与从美国返乡的墨西哥人开办的中餐馆一起,构成了中餐馆的绝对主力。这种类型的中餐馆通常启动资金较少,一般是家庭经营,但是与亲属和同乡网络保持紧密联系。尽管它们在繁忙的街道、购物中心和旅游景点随处可见,但是几乎从不标榜特色菜肴或“正宗”风味。相反,它们通常选择自助快餐模式,用显眼的红黄颜色装修,门口一般有两只大红灯笼。其营销策略非常简单:以最低成本推出快速标准的食品供应,以满足那些追求所谓“中国风味”的墨西哥人的胃口。这正如美食记者林德曼描述的那样:

“这是一个标准的营销模式,差不多每五六个街区就有一个自助中餐馆:不起眼的餐厅、红色及金色的装饰、廉价的桌椅、长长的自助餐台、大约70到100比索‘随吃管饱’的固定价格(大约3.80到5.50美元)。”[13]

若干年来,笔者个人已经在许多意想不到的地方遇到过这种类型的中餐馆。它们可能出现在购物广场、路边街角或小镇中心,它们可以是宏伟壮丽的高档餐馆,可以是简洁方便的快餐小店,可以是美食广场里的一个小柜台,甚至是路边停靠的小街摊。在墨西哥城,这种类型的中餐馆早已走出了少数几个华人人口集中的地区。在科约阿坎区(Coyoacan)和蒂拉尔潘区(Tlalpan)的中心,在科皮尔科小区(Copilco)拥挤的街道,在北方分区大道(Division del Norte)的路边,在皮卡确大道(Picacho)的路边,在阿胡斯科(Ajusco)的低端购物中心,在洛雷托广场(Plaza Loreto)的中端购物中心,在阿兹广场(Plaza Artz)的高档购物中心,等等,我都见到过这类的中餐馆。

我到墨西哥中部各州的许多地方旅行时,也让我认识到墨西哥中式快餐几乎无处不在。在瓦哈卡州(Oaxaco)的瓦哈卡市(Oaxaco de Juárez),我开车路过时至少看到了三家中餐馆,两家在市中心,一家在郊区。在该州特万特佩克地峡的偏远小镇特万特佩克(Tehuantepec),我也遇到了一家这样的中餐馆,名叫“如意”(Deseoso),一问才知是来自广东台山的一个家庭在经营。在邻近小城胡奇坦(Juchitán),我见到了至少两家中餐馆挤在繁忙的街道上。在普埃布拉州(Puebla)普埃布拉市(Puebla)的一间超市里,蜗居着一个比普通客厅还小的中餐厅,名叫“美心”(Mei Siem);同名的一家餐厅(可能是它的分店)位于该州的一个小镇阿特利斯科(Atlixco)的主要街道上。我甚至在港口城市韦拉克鲁斯(Veracruz)的水族馆的美食广场遇到了一个小餐厅,就是一个柜台那么大。

中式快餐馆一般都设置有一个蒸汽加热的快餐台,上面整齐摆放一排不锈钢托盘,以便不熟悉中国菜的墨西哥顾客根据目测做出他们的选择。通常的快餐选项包括:什锦炒饭、春卷、鸡肉炒饭、捞面、宫保鸡丁、糖醋鸡、西兰花牛肉、馄饨汤,等等。小型中餐厅或中餐柜台往往提供价格不一的几个套餐。比如我2017年在普埃布拉市的超市和小镇见到的“美心”餐厅,有四种价位的套餐供顾客选择:米饭或面条和一个主菜,40比索;米饭或面条、一个主菜、一个春卷,50比索;米饭或面条、两个主菜、一个春卷,62比索;米饭或面条、三个主菜、一个春卷,72比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