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印象的结构特点:五维刻板印象,极性各有差异

(二)刻板印象的结构特点:五维刻板印象,极性各有差异

从刻板印象结构来看,中国大学生群体对于阿根廷国家刻板印象主要由五个维度组成:第一维度是“国民与生活”维度。该维度包含了9项刻板印象,是五个维度中所包含形容词数量最多的维度。这表明中国大学生对于阿根廷国民与生活的印象构成了该群体对于阿根廷国家印象中最为主要也是最为丰富的部分,这也正如陈宗权和谢红认为的那样,国家印象与国民印象事实上都是抽象的群体意象,二者密不可分,因而也更容易形成“晕轮效应”,即将国民的性格特点与其国家相互联系起来。[44]第二维度是“禀赋与资源”维度。该维度包含了5项刻板印象,均与阿根廷农畜牧业等禀赋特点紧密相关。该维度的形成一方面得益于阿根廷“世界粮仓肉库”的美誉,亦可能与阿根廷在中国市场的代表性商品有关,从贸易特点来看,农畜牧业产品与资源类产品是阿根廷主要出口中国的商品,而其中又尤以大豆类产品与冷冻牛肉最为突出[45],随着大量此类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出现,其背后所代表的阿根廷资源禀赋也构成了中国大学生群体对于该国的重要认识维度。第三维度是“社会与环境”维度。该维度包含了5项刻板印象,其形成体现出中国大学生群体对于阿根廷社会与环境情况的关注与所形成的深刻印象,事实上该方面也是不同媒介经常报道与高校进行国情讲授时经常会涉及的主题。第四维度是“历史与人文”维度。该维度包含了3项刻板印象,其展现了中国大学生对于阿根廷国家历史变迁与文化发展过往所形成的主观认识。无论是阿根廷20世纪的经济辉煌又或是诗人文豪的辈出均在此维度有所体现。第五维度是“地理与地形”维度。该维度包含了3项刻板印象,内容皆涉及阿根廷地理与地形的特点,主要体现了中国大学生群体对阿根廷这一国家所产生的最为笼统和直接的宏观认识。

从维度的情感极性来看,中国大学生群体对于阿根廷国家所形成的五维刻板印象的极性各有不同。从其各自主要包含的刻板内容来看:“国民与生活”维度偏向积极;“禀赋与资源”维度同样偏向积极;“社会与环境”维度则偏向消极;“历史与人文”维度偏向积极;“地理与地形”维度则基本中性。

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任何业已形成的国家形象都可以分解为国家实力(Power)和国家意图(Will)两个维度[46],前者主要指公众对国与国之间物质实力的分配状况的认知,包括经济、科教、外交、军事与地理认知;后者指代表国家意图的内容,包括政治、文化和社会认知。从这一角度来看,尽管中国大学生群体对阿根廷国家刻板印象并未完整涉及以上几个方面,但其现有结构也基本符合这一模型:即“禀赋与资源”和“地理与地形”形成了阿根廷的国家印象中的“实力”维度,而“社会与环境”“历史与人文”及“国民与生活”则共同组成了阿根廷国家印象中的“意图”维度。若仅从因子的加权得分来看,中国大学生所拥有的阿根廷国家印象无论是在实力维度还是国家意图维度上均为正向得分,这是国家间形象的理想状态。但也应该注意到的是,诸如对于阿根廷“外交”“军事”“政治”等方面的印象缺失导致目前事实上这一国家印象结构的不完整性,这也同样揭示了在这些方面上目前中国大学生群体对于阿根廷国家还缺乏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