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结语

六、结语

古巴从中国引入契约华工的行为对沿海地区15万青壮年的家庭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20余年内,没有任何依靠的华人在古巴岛上辛勤劳作,唯一的身份证件是出发前签署的契约合同。虽然,在法律意义上,华工拥有自由身份,但事实上由于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异,以及古巴和西班牙当局对华人的欺压,劳工们往往连契约内规定的应当享有的待遇都无法得到保证。日夜劳作八年后,由于雇主们试图继续榨取廉价的劳动力,大多数华人只得继续签订二次合约。这段时间内,契约华工们唯一的合法身份只能由象征着奴役与不平等的契约来证明。即使工满后从雇主手中拿到了可以证明自己完成契约的满身纸,华人们也需要每年向古巴当局申请行街纸等证件,才能在岛上自由地出入、工作。1874年陈兰彬为首的考察团走访了当地的情况后,在国际社会的帮助下,清政府驻哈瓦那总领事馆于1880年正式成立,此后废除雇主们颁发满身纸的权力,由领事馆为在古华人颁发身份证明等证件,保证了本国人民的安全和自由,并且在医疗、教育等领域提供帮助。契约华工在古巴的官方身份经历了合约工人,看似自由实则受古巴当局和雇主们颁发的满身纸和行街纸控制,直至最后由领事馆颁发身份证明彻底恢复自由的过程。在领事馆的帮助下,重获自由的华人自主创业,有的甚至与当地女子结婚生子,组建家庭,开启人生新的篇章。无论是在种植园中的辛勤劳作,还是脱离后的自主创业,19世纪下半叶的契约华构成为中国人移民古巴的第一批浪潮,虽然他们没有法律保护、无人可依靠的,但是为古巴的经济和社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方面,契约华工大力促进了古巴甘蔗种植园经济的繁荣和制糖业的迅速发展。据统计,1865—1875年,中国契约劳工人数占古巴总劳动力人数的15%。另一方面,华人在古巴长达30年的独立战争中功不可没。由于当时许多华人已经改用西班牙姓名,参加革命战争的华人的具体数字也许永远无法正确地统计出来。但是,保守估计,至少有6000名华人同古巴人民一道为推翻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而英勇作战,其中有多名战争英雄晋升为上尉、少校,甚至中校。近15万名华侨华人用自己的血汗、青春甚至生命为古巴的经济、社会,以及古巴的独立和民族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