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斯法案》与20世纪20年代初巴西的排日活动

《雷斯法案》与20世纪20年代初巴西的排日活动

杜 娟[1]

内容提要:20世纪初,巴西的民族主义意识开始萌生。社会精英们一方面努力摆脱在文化和经济层面对欧洲的认同和依附,寻求独立的发展地位,另一方面也在积极思考巴西民族的内涵和独特性,不再一味地追求复刻欧洲文明,而是要构建美洲地区的新的身份认同。在这个过程中,巴西的文化民族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思想高涨,促进民族融合和多元化发展是主流声音,但同时也存在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歧视的不和谐之音,加上受到美国排日运动的影响,这些势力将日本移民群体树立为民族认同对立面的“他者”,从而导致1923年《雷斯法案》的出台。但该法案实施不足3年便被废止。这表明相较于美国,巴西总体上仍是一个种族关系比较和谐、社会环境相对宽松的国家。

关键词:巴西 民族主义 种族主义 日本移民 雷斯法案

巴西在19世纪中叶禁奴后,便开始寻找新的劳动力来源。对此,巴西国内不同群体围绕引进欧洲移民还是中国移民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移民对于巴西而言不再只是经济符号,也是社会、文化和政治制度的符号。受欧洲近代生物学、人种学以及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巴西的社会精英崇尚“白化”思想,鼓励引进欧洲移民,促进种族融合。19世纪末,巴西进入大移民时期。巴西的民族认同感在不断地塑造“他者”和固化“我们”的过程中逐渐清晰。但是,正如巴西独立运动的不彻底性和经济发展的依附性,近代“巴西人”的民族认同也缺少独立性,它是依附于欧洲文化的,是一种欧式巴西认同。[2]进入20世纪,巴西人开始发掘自身文化区别于欧洲文化的独特性。然而,一些极端民族主义者和种族主义者却将阻碍巴西民族认同构建的矛头指向了日本移民,指责他们不易被同化且具有扩张主义野心。1923年,巴西国会通过了限制移民的《雷斯法案》(Reis Act)。该法案带有强烈的种族主义色彩,将排日活动推向了高潮,也为巴西的种族关系抹上了不光彩的一笔。

近年来,国内史学界对拉美移民史和族裔史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对于日本移民群体的关注仍然较少。1908年,日本人开始向巴西移民。现今,巴西是世界上海外日裔群体最为庞大的国家,日侨在巴西享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巴西的日本移民甚至被视为近现代国际移民史上的成功典范。事实上,日本移民在巴西的境遇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波折的。因此,研究巴西的日本移民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可以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国内拉美外来移民史学。与此同时,本文对《雷斯法案》和20世纪20年代初巴西排日活动的剖析,也可以展现巴西种族关系的不同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