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由来
“国家形象”是反映在媒介和群体心理中对于一个国家及其国民的历史、现实,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的综合印象,其中既包含对于国家的客观认识,也包含着主观态度与评价。国家形象的相关研究长期以来都是学界的热点问题,不仅是因为它作为一种主观印象在实际上构成了人们对于一个国家及其民众的心理预设,更因为其内容、结构与情感极性往往会对人们对这一国家及其民众的认知与评价产生显著影响,进而影响双边关系的发展。
阿根廷位于中国的对跖点(antipodes)之上,是世界上距离中国最为遥远的国家。无论从国土面积还是经济体量来看,阿根廷都堪称拉美大国,对于中国而言也是具有“标杆”意义的国家。[4]在进入21世纪后,中国与阿根廷的双边关系疾速发展,两国利益愈发紧密。正如现实主义学派所认为,“两国之间若无利益往来,便没有形象存在的前提,因为其中任何一国都没有在对方国家公共视野中出现的必要和可能性。”[5]那么反之,利益往来的加深便自然使得彼此间国家形象的表现与特点逐渐成为值得着重探索的问题。
得益于西班牙语在中国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国在校大学生开始学习与了解其语言文化,曾经存在于中国与西班牙语世界间的语言区隔正在不断减弱。在中阿关系的不断发展与深入中,中国大学生群体正逐渐成为两国企业落地、外交活动与民间交流中的重要“参与者”“沟通者”与“推动者”。作为中阿双边关系建设未来的中坚力量,关注中国当代大学生群体对阿根廷国家的“综合印象”情况,对于了解中阿关系未来的走向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正如梅里尔(Merrill)所说,印象和刻板印象(Stereotypes)是同义的;刻板印象是一个合成的印象,它代表的是人或事物的主要特征,而这种主要特征往往是在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经过特质的范畴化与思维的简约化形成。[6]相似地,中国大学生群体在认识阿根廷这一国家的过程中同样会形成针对这一国家的刻板印象,但时至今日尚未有研究对其内容、结构、影响与来源进行探索。[7]
2022年是中阿建交50周年,两国关系正步入前景更加广阔的新时期,值此之际,本研究将以中国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围绕该群体对于阿根廷的刻板印象展开研究。
本文期待深入了解以下四个问题:(1)中国大学生群体对于阿根廷都有哪些刻板印象?(2)这些刻板印象存在怎样的结构?(3)这些固有看法对中国大学生群体的阿根廷国家、国民好感度,以及探索该国的兴趣会产生怎样的影响?(4)这些刻板印象的形成与大学生群体获取有关阿根廷信息的来源是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