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邑到智利:亲缘主导的无债务移民

(一)从五邑到智利:亲缘主导的无债务移民

与常见的侨乡移民模式类似,从五邑到智利的移民活动十分依赖国际移民网络。但不同于常见的美国福建新移民或欧洲浙江新移民的移民模式,从五邑到智利的移民机制有其特殊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亲缘的绝对主导作用。智利五邑籍新移民大多属于家庭移民,移民活动往往从一个家庭中的男性经济支柱开始。该男性在亲人的帮助下抵达智利站稳脚跟后,开始带动其有劳动能力的直系亲属移民,一般顺序为妻子、子女、父母。若该男性出国前是单身,他大概率会选择在收入稳定后回乡或在智利当地娶一名同乡女子共同在智利生活。小家庭在智利的生活稳定后,该男性会帮助家族中其他有移民意愿的人移民,如兄弟姐妹、堂亲表亲等。待家族有移民意向的成员全部移民成功后,若有同村乡亲向其寻求移民帮助,该男性通常也会予以回应。其间,通过该男性来到智利的新移民亦会带动他们的其他亲属移民。在这一移民活动中,对迁出者而言,其直系亲属的移民需求优先级要高于旁系亲属,更远高于其他乡里乡亲;对潜在移民者而言,他们同样会优先追求通过近亲强关系移民,邻居、朋友等是其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案例1:鹤山市鹤城镇岗叶村旅居智利的Y女士一家

“我公公是我们家第一个去智利的,是他堂弟于1997年带去的,他堂弟1993年就过去那边了。我公公在他堂弟店里打了3年工就自己开店了,2000年他把我婆婆、我老公和我小叔都接过去了。我跟我老公在他出国前就确定关系了,他2002年回国探亲的时候我们把结婚手续办了,然后我就跟他一起过去了。2007年的时候我把我二哥带出来了,2010年的时候又把我大哥带出来了,他们觉得我在智利赚得多,他们在国内收入不高,也想出来赚钱,我就用劳工签证先后把他俩带出来了。后来他们也都把自己的家人带出来了。我前后一共带了8个娘家的亲戚出来。从我公公算起,我们家在智利已经有三代人了,我们家近亲、远亲加起来已经有100多个人在智利了。”[18]

第二,没有债务的合法移民。前文提及,不同于欧美地区的发达国家,智利的探亲签证和劳工签证均十分容易申请,只需要申请人与其在智利亲友提供相关合法文件即可,因此在从五邑到智利的移民活动中很少见到移民中介这一角色,非法移民组织更是罕见。五邑籍新移民大多是合法移民,他们亦不会因为移民活动身负巨债。五邑籍新移民大多受亲人直接资助来到智利,其旅居智利的亲属不仅会为其提供机票,往往还会为其直接提供工作机会,甚至包括食宿。这是因为除乡土社会亲人互助的“社会规范”外,由于五邑籍新移民大多在智利从事中餐行业,他们也有对人手的客观需要,而“雇外人不如雇同声同气的自己人”。

案例2:来自开平市月山镇水二村旅居智利的Z先生一家

“我出国前是非常贫穷的农民,是我大哥2004年用劳工签证带我出国的,机票也是我大哥买的,我上飞机时口袋里只有100块钱,这就是我全部的积蓄了。我到了智利就开始在我大哥店里打工,2006年我大哥又把我大女儿带出来,也在他店里打工。2007年我拿到了智利长居身份,当时在大哥店里已经打了三年工,钱也攒得差不多了,就和我女儿两个人出去开店。我开店的时候家里人都给了钱,没有家里人资助,店是不可能开起来的。2008年把我老婆也带出来了,一起开店,2009年我把我儿子和小女儿也带出来了,我们一家现在都在智利。”[19]

虽然大部分五邑籍新移民一不懂得如何办理移民手续,二不会讲西班牙语,三无移民经费,但通过对社会资本的运用,以上问题均能被解决。每位新移民的抵达都增添了自己所处社会网络的社会资本总量,“移民雪球”随之越滚越大,亲缘移民网络逐渐扩张至地缘移民网络,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鹤山市鹤城镇潮边坑村。据悉,该村在籍人口约270人,常住人口约100人,目前村中有600余人旅居智利,村中家家户户都有智利关系网,无一例外。[20]因此,该村也被称为“智利村”。岗叶村距离潮边坑村不远,也是一个华侨村,村里共有28户人家,其中27户都有智利海外关系,目前村中常住人口仅40余人,但保守估计有150人旅居智利。[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