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对于个人成长、家庭幸福以及社会的进步都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幼儿教育工作,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和鼓励措施,推进幼儿教育发展步伐。在加快规模发展的同时,国家和社会也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高质量的幼儿教育要依靠高素质的幼儿教育师资队伍,而很大程度上幼儿教育师资的素质取决于专业院校的师资培养,幼儿教育师资队伍水平取决于师资的供给水平。解决好幼教师资培养和供给问题,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因此,研究幼儿教育师资的有效供给问题,对于实现“幼有所育”目标,加快幼儿教育的普惠优质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为当前存在的幼儿教育师资(以下简称“幼教师资”)供需矛盾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提供了新的视角、思路和路径。本书基于我国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师资供给中的问题,以一省为调查对象,用了大量翔实的数据,从师资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对现实中存在的师资供给问题进行透视,尤其从微观和宏观视角对师资供给的结构性矛盾做了深入分析。本书的可贵之处,是从幼儿园教师总量不足的实际情况中洞察到师资供给中的结构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探寻影响幼教师资有效供给的供给侧因素,还从需求侧的视角分析对幼教师资有效供给的影响,提出了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案。这种研究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是对以往研究的新拓展,也是解决幼教师资供需矛盾现实问题的一种新探索。
本书更有新意的是,基于经济学视角,运用教育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法论解释和建构幼教师资供给体系,突破原有的教育学视野,创新性地确立了幼教师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法论,形成了自主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对幼儿教育特定发展阶段出现的幼教师资供给中的结构性问题进行了有效分析,对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理论创新作出了一定贡献。同时,本书也丰富了教育经济学对分析解决人才培养问题的理论内涵,拓宽了理论视野,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书方法论的运用有助于全方位综合分析师资供给中存在的微观和宏观结构性问题以及国家、社会及用人单位、师范生等多主体的师资需求,从而推进幼教师资有效供给的可行性由方案向政策转变,将幼教师资供给侧改革落到实处。
本书的另一大亮点是解决方案。基于幼儿师范教育特点构建的“U-G-K”(高校-政府-幼儿园)培养模式,是幼儿师范教育领域普遍提倡的一种幼儿教育人才职前培养模式。但作者提出的供需合作共同体模型不同于以往的“U-GK”模式。该研究主张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支撑,在非线性复杂系统内,通过激发各层面的内在动力,强化各主体的主动合作,形成基于区域合作的共生共存的生态机制。同时,基于教育经济学中供给与需求关系理论,提出供需一体的构建原则,旨在促进供给主体的融合,提升师资供给的有效性,从根本上弥补“UG-K”模式供需脱节、供给主体疏离等不足。这有助于超越旧有合作范式,克服校、园合作“陷阱”,为完善校、地共建与校、园协同育人提供了可操作的思路和框架,对丰富和完善当前正在推行的“U-G-K”合作模式,以及我国师范教育的整体改革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另外,本书通过建构幼教师资供需合作共同体模型,力图重构供给主体体系,提出幼教师资供给体制改革方案,进行了幼教师资供给机制的创新设计,对如何发挥好政府与市场两个主体的作用,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出了政策性建议。本书还对一些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法选择,如针对幼教师资供需的具体特点,建构了师资有效供给影响因素模型,探讨了师资有效需求的测定方法等,提出了有实证依据的建议。对于在宏观和微观质量监测体系中如何从需求方的视角改进教育评价效果,也有启发和借鉴作用。
本书作者有长时间从事教育管理和幼儿师范教育的工作经历,具有丰富的教育管理与幼教师资培养实践经验,对幼教师资培养和供给中存在的问题有着敏锐的觉察和深入的思考。作者无论是在陕西师范大学读博期间,还是在平时工作和闲暇时间,都书不离手、痴心苦读,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从而使该书有问题探究的创新性、理论视角的跨界性、方法运用的综合性等特点。这不仅对相关政策的制定有借鉴价值,而且对有志于这一方向的研究者也有参考意义。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正式出台,为我国新时代教师培养提出了推进“‘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教师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意见,将有力推动幼教师资培养工作,同时也为推进幼教师资有效供给研究输入了活力,这将为本书的研究拓宽更大的空间。
谨以此为序,希冀作者能够在此研究方向上继续前行,取得更加丰硕的研究成果,以丰富我国师资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为幼儿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1年5月于陕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