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设计与组织
1.评价方案设计
本研究为更加全面了解D省幼教师资供给的质量状况和教师需求,对需求方评价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设计。将需求主体尽可能地纳入评价体系,以充分地反映出真实情况,对前文的师资供给分析进行验证、补充和拓展。本研究设计从幼儿园、新教师、师范生三个角度对幼教师资的供给质量进行评价,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进行。其中幼儿园评价主要由幼儿园园长、业务园长、骨干教师(后面涉及问卷统称“园长”)参加《幼儿园教师需求状况调查问卷》[7],从用人角度对师资供给中院校人才培养的结果与合作培养过程进行评价,同时反映出幼儿园的教师需求状况。新教师评价,主要由这几年参加幼儿教育工作的新教师参加《新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问卷》②,他们可以从亲历院校的专业学习和适应岗位的过程体会两个方面对师资供给中的人才培养状况进行评价,同时对其从业需求填写问卷,因考虑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能够较为直观地反映院校培养的状况,故对新教师的标准界定为参加工作的时间为3年及3年以内的教师,限制其他教师的参与。师范生评价,主要由2017届D省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参加《专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届毕业生调查问卷》③,他们刚刚经历了毕业实习环节,可以从学习全过程的角度对幼教师资供给中的人才培养状况进行评价,同时问卷也对其从业需求进行调查。实际上,3份问卷共同反映了一名幼儿园教师以师范生为起点的专业发展过程,从而对幼教师资供给的过程质量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以期对问题的研究更有说服力。
2.评价方案的组织实施
在所在区域教育部门的支持下,笔者2017年6—7月通过问卷星进行了3份问卷的调查,同时对部分幼儿园园长、教师、师范生以及所在行政区域教育部门的幼教干部进行了半结构性访谈,便于对问卷情况进行深入剖析。调查中有D省东部和西部共12个县市区(与前面提及的幼儿园基本状况调查范围相同)幼儿园的3 626人参加了《幼儿园教师需求状况调查问卷》,4 442人参加了《新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问卷》。有21所D省学前教育专业院校(含校区)的4 399名应届毕业生参加了《专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届毕业生调查问卷》,学历层次涵盖研究生、本科、三年制高专、五年制高专、高中后高职、对口高职等,专业以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73.89%)、非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24.34%)为主,另有少量的师范类非学前教育专业(1.14%)、非师范类非学前教育专业(0.64%)毕业生参与。
3.评价的内容
基于以上设计目的,笔者对3份问卷进行了维度设计,同时考虑尽可能做比较分析,还设计了部分相同的维度和个别相同的题目。3份问卷均设置了问卷人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所工作或实习的幼儿园情况、个人的专业及工作情况等。除此之外,《幼儿园教师需求状况调查问卷》包括新教师专业发展、综合评价、合作培养、用人需求等维度;《新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问卷》包括综合评价、课程教学、校外实践教学、自身专业发展、职业认同等维度;《专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届毕业生调查问卷》包括综合评价、课程教学、校外实践教学、职业认同与选择等维度。其中教师专业发展部分均涵盖了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方面内容。3份问卷若有共同维度时,在设计问题时尽可能做到题目和选项相同,以方便不同角色之间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