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查方案设计
本研究通过调查D省内一些地区幼教师资的供需状况,了解分地域、城乡、不同举办性质幼儿园的师资需求状况及其目前的实际供给水平差异,重点从数量、质量、结构三个维度分析全省幼教师资供给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及其成因,为进一步提出改进策略提供客观依据和路径选择。
1.调查设计与组织
基于调查目的,本研究以D省东、西部四个地市的12个县市区在教育主管部门注册的全部幼儿园中的教师(含园长、事业制、合同制、代课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选取了D省的四个地市,再从这些地市中选取部分县市区,覆盖其管辖的全部2 110所幼儿园的20 585名教师。抽样的原则,既考虑了抽样数量在全省占有一定比例,也充分考虑到其在省内具有典型代表性,主要兼顾了D省东、西两大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差异,以及每个地市中的县市区的差异,其中有东部的Q市、R市和西部的T市和J市。选取的县市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相关指标见表2-1[2]。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填表人的专门培训,以提高调查的准确性。
本研究的调查工具为先自制问卷,然后通过问卷星进行调查统计。统计汇总后对筛选出不符合填表要求的幼儿园进行逐一核实,以确保调查的真实性、客观性。数据统计分析分别从师资的规模指标、质量指标以及结构指标三种维度进行。同时对教育部门的管理人员、院校专业管理者、高校教师、幼儿园园长、幼儿园教师等分角色进行访谈,结合访谈结果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2.调查内容与维度
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幼儿园的基本情况、幼儿园教师的身份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变动结构等指标,重点考察师资的专业性、稳定性。调查数据的时间截止到2017年7月底。另外可能还有其他有关教师队伍结构的问题,由于研究所限暂未纳入,如目前幼儿园教师中性别结构呈现比较明显的异常状态,已经为社会广泛所关注,鉴于本书的目的指向,此次调查没有将性别等其他结构纳入分析之中。本调查的具体内容与维度包括:
表2-1 D省12县市区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指标一览表
幼儿园的基本情况:包括幼儿园名称、所处地域和区域、举办性质、在园幼儿数、班级数、班级管理采取的方式(班师数)、专任教师数及合同制教师待遇(工资和社会保障)等情况;
幼儿园教师身份结构:包括事业编制教师、合同制教师、代课教师(鉴于代课教师占比较大且已经成为稳定性存在,在此调查中除测算教师缺口外,其余测算指标均将代课教师包括在内)等身份;
幼儿园教师学历结构:包括第一学历和最高学历的相关数据;
幼儿园教师专业结构:包括持有教师资格的各种情形、是否学前教育专业毕业、是否师范类专业毕业等因素;
幼儿园教师的年龄结构:包括到2030年预计退休在内的各年龄段教师统计;
幼儿园教师的变动结构:包括新进教师和调离情况。新进教师情况:2013—2017年新进教师的数量、学历、资格、编制等情况。教师调离情况:2014—2017年教师正常退休和调离人数。